此刻的乾清宮中,萬曆天子正在口述聖旨,給皇帝擬旨的翰林院編修正在將皇帝口語記錄下來。
按照正常的程式,皇上只要大致說出旨意裡面的內容就可以了,之後就會由這位編修重新措辭。一篇洋洋灑灑、文辭華美的聖旨就是這麼出爐的。
當然了,這道聖旨還要發往內閣,由內閣班子看了之後,再經由各個渠道送出去。
這位翰林院編修的工作可是很不簡單的,因為他既要把聖旨寫得煌煌大氣,具有天家威嚴,同時還要將皇帝的意思完整地表述出來。
皇帝在口述的時候若是稍有訓誡之意,或是充滿了嘉獎的味道,或是有警告的弦外之音在裡面,都要透過這位編修微妙的文字型現出來。
所以這就相當於重新再創作,這其實是相當考驗一個人的文字功力和情商的。
而這時的劉若愚聽著聖旨的內容,他的心裡卻在暗自著急!
……
原本劉若愚今天可以說幫了沈淵一個大忙,把葉向高用暗示的方法灌輸給皇帝的對於沈淵的不利念頭,硬生生地給扭轉了過來。
可是這位劉太監此時的心情卻是緊張之極,連他後腦勺上的斑斑白髮都要樹立起來了。
他知道這道聖旨,可以說關乎著沈淵的身家性命,而他必須將訊息儘快傳出去,不然的話,沈淵就會在下一步行動中落入下風。
雖然是簡簡單單的一道讓沈淵兼領江南另外兩大市舶司的聖旨,可這裡面的內容卻不異於一封戰鬥檄文,劉若愚的心裡很清楚,現在就是生死攸關的時刻!
……
那麼劉若愚為什麼要拼命地保護沈淵呢?實際上除了他跟沈淵關係不錯以外,同時也是受到了這位沈少爺的人格感召。
因為劉若愚真實的身份是一位密諜,他就是名山九影中的……第一影!
……
上次沈淵和名山先生一戰之後,雖然名山的真身被抓,他手下的名山九影也被沈淵一網打盡,但沈淵卻饒過了最後一位,就是這位劉若愚太監。
當時沈淵的心情也很複雜,但最終還是決定不去揭破劉若愚的身份。
因為在沈淵的前世曾經讀過這位太監的作品,而且到了大明之後,也跟這位劉太監相交莫逆,甚至雙方的心裡都有一種奇怪的默契。
所以沈淵假作不知,輕輕饒過了劉太監,而劉若愚也自然在心中暗自領情。
這也是劉若愚拼死拼活也要幫助沈淵的原因……而現在這一時刻,就是決定沈淵勝負的關鍵節點!
劉若愚知道有關這道聖旨的訊息,必須儘快傳出去,可是他卻沒有辦法聯絡到沈淵!
他總不能立刻派人衝出京師,去到廣州給沈淵送信吧,那得多長時間啊?
……
正就在劉若愚心中暗自焦慮,急如星火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