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距離廣東萬里之遙的京師,萬曆天子正在皇宮中暗自煩惱。
自從今年開年之後,直到現在五月中旬,陝西十六縣,山東九縣,山西四縣,全都是一滴雨沒下。
到了現在錯過了農時,今秋絕收已成定局。
在這種情況下,大家都知道朝廷下半年的銀兩走向,一定是以災區賑濟為主。因而朝堂上的各個部門,現在已經為數量不多的財政銀兩打了起來。
這些京官們收著地方上的銀錢,有著各種明的暗的收入來源,他們卻搶先要了預算,把整個衙門全年的工費和薪餉開支都提前準備好。
而那些未完成的專案也在飛快的竣工,每個官員都想要結算銀兩之後,儘快把回扣放到自己口袋裡,他們才肯安心。
在這種情況下,正所謂黃鼠狼專挑病秧子雞,原本就入不敷出的大明財政,更是被他們弄得千瘡百孔!
……
在大明朝的執政過程中,有關財政方面的規則是這樣的:
當全國各地的賦稅全都匯聚到京師之後,往往一年到頭,會由內閣和司禮監兩方面各自把當年的花銷全都報上來。
如果要是趕上皇朝初建那個時代,每年都會有大量的財政節餘。也就是說地方上交來的那些稅銀是花不完的,當然這些節餘就會收入國庫,以備荒年或者戰爭之用。
而本朝萬曆年間,除了張居正執政的那些年打下了厚重的基礎,給本朝國庫貢獻了大量的節餘之外,剩下的幾乎是年年入不敷出……這個用現代的詞彙來講,就是財政赤字。
一般來說,出現這種赤字的情況有兩個辦法解決:一是國庫裡有錢,就從國庫裡拿出銀子來貼補;第二就是滾到下一年,也就是咱們所說的拆東牆補西牆,寅吃卯糧。
可是到了萬曆末期這個時代,其實國庫裡基本上就只剩下承重牆了,哪裡還有銀子可供貼補?
要不是國庫缺錢,想幹啥都幹不成,萬曆皇帝還至於派出大量的太監,出去收什麼礦稅?
要知道萬曆也不是傻子,地方上把財政中飽私囊不上交,任憑國家窮得直哼哼,這種事他也不是不知道。
可是他派下去的官員有一個算一個,不是和下面的人是一個陣營的,下去就和地方官合夥向皇帝哭窮。要麼就是被地方官孤立和架空起來,連個屁的作用都不頂。
所以萬曆也是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才派太監出去收稅的。而且這稅還不是白收的,他要跟收稅的太監三七開!
注意!這裡面皇帝拿三,太監拿七……堂堂大明皇帝居然拿的是小頭,你就知道他已經被逼成啥樣了吧?
雖然那些太監也不怎麼樣,在地方上橫加勒索,任意妄為,在歷史上留下了一片罵名。
但是這罵名裡,同樣也有不少被傷害利益的地方蛀蟲,因為被收走了銀子心裡不爽,才會對太監大肆責罵攻擊的因素。
現在的形勢是,太監派下去就像狗一樣,所到之處人人喊打,根本收不上什麼錢。而朝廷財政也到了捉襟的地步,可是災區不等人啊!
萬曆倒不是怕百姓被餓死多少,死了也跟他沒什麼關係……天災嘛!
關鍵是糧食絕收就意味著產生大量的流民,有流民就很有可能發生殺官造反事件,歷史上被民反推翻的王朝,那可是數不勝數!
所以萬曆日夜憂慮,卻無論如何也鬥不過那些撈錢比他還狠的官僚集團,把他急得心急火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