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飯吃跟活活餓死是兩個概念,人家之所以能夠從一個在地裡面拋食的人,最後去踩了一陣子縫紉機,出來直接被聘用為大學教授,那是有真正本領的。
而這個本領是當初為了不被餓死而勤學苦練的。
可夫曠明則不一樣,雖然他可能算得上是這一代搬山的領軍人物,可這些都是技法上面的東西,是他們師門傳下來的本領。
你要是讓夫曠明跟他那個朋友一樣,自己去學一些東西,可能這樣還不如殺死夫曠明來的簡單。
畢竟夫曠明不管學不學,他都是有飯吃的,這就是最根本的原因。
所以夫曠明之前說,幹他們這行的,只要是知道這山裡面有東西,那會想方設法的進來,而我們眼前先我們一步的人,可能就是這樣。
我想,我們前面進去的這些人,可能並不知道我們也在這裡面,他們似乎是以為,他們是第一批來到這裡的人。
所以才會這麼不小心的把菸頭給隨便扔在了地上。
我們從地宮的前門進入,是一條寬闊的甬道,從古至今的地宮建築大師們,總是會在地宮的入口處,修建這樣的甬道。
似乎甬道越長,越複雜,就能夠防止地宮被盜的風險,但他們似乎並不知道有些為了拋食的人的執著。
所以在我看來,這些甬道只不過是浪費時間的東西,實際作用根本不大。
不過要是那些地宮簡直大師,能夠聯合一下當初的一些機關術大師,在這些冗長的甬道上面,做一些文章的話,可能還會起到奇效。
就像是當初坑殺了盜墓四門的觀山太保一樣,陰險的機關術是真的可以要人命的。
這條甬道無疑是安全的,我們一路走來,什麼都沒有發生,而在我們前面的人也沒有留下任何的東西。
甬道的盡頭是一個分岔路口,一共有三個,都是在左側,右側則是一副巨大的壁畫,上面的內容是兩條飛蛇之間的戰鬥。
我之前已經瞭解過這件事情,所以只是粗略的看了幾眼之後,就跟著妮娜的感覺,左側最右邊的那個洞口。
我不知道其餘的甬道是什麼情況,但是我們這條甬道里面很寬闊,地面並不是直接與兩側的牆壁相連。
在兩側都留出來成年人手掌長度的溝渠,似乎是為了排汙準備的。
一路無事,妮娜的直覺很好的幫助我們避開了危險,就這樣,我們在這堪比迷宮的地宮裡面,接連走過幾個甬道之後,最後來到了一扇漢白玉石門前面。
這是一面高至少有五米的漢白玉石牆,在牆壁的正中間,有一扇高度跟牆壁等高的漢白玉石門。
我們一路上都沒有看到那群在我們前面的人留下的線索,可是我們來到了這裡之後,終於還是見到了這些人。
不過見到的是死人,在漢白玉石門的正前方,躺著兩具乾屍,就像是被什麼東西吸乾了體內的血液一樣,倒在石門的前方的地面上。
他們穿著黑色的衝鋒衣,除了衣服之外,身上並沒有留下什麼能夠表明自己身份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