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將派遣大量官員進入朝鮮的事情沒有掀起什麼風浪,一是因為朝廷為了減少影響,在徵召官員時說的是與朝鮮文化交流,促進文化傳播。二是去朝鮮真正的核心人員都被警告要高度保密。三是士林完全把心思都放在了一個月後的廷論,大家都在挖空心思準備在廷論上一鳴驚人。
王守仁和唐伯虎再次被召進宮裡的時候已是三天後,顏雪峰宣讀了朱厚照的決定,王守仁因為有了心理準備,神情沒有變化。唐伯虎則傻了眼,他期期艾艾的問:“陛下,我們去了朝鮮,那一個月後的廷論呢”?
朱厚照淡淡的說:“廷論不需要你們,安心去朝鮮辦好事情”。
“那....科舉改革的事情呢”?
“行了,不用你們去操心這個事情,趕緊回去熟悉朝鮮做好準備,朕只有兩點要求,一、利用好朝鮮上層王族、貴族和中層官員、底層百姓的矛盾,分化治之,在最短時間內讓朝鮮上下接受大明的管轄事實;二、剝奪朝鮮的政權和兵權,梳理行政架構,與大明保持一致”。
王守仁默了默說:“請問陛下,主管朝鮮事務的是哪位大臣”。
“林俊”,朱厚照指著王守仁說:“林俊以後就是主政朝鮮的最高官員,你們都要好好輔佐他”。
林俊聽到自己將主政朝鮮後站在原地愣了好久,他左思右想都沒明白陛下為什麼挑選自己去主政朝鮮,論威望朝中還有很多大臣比自己高,論施政能力自己還說的過去,但似乎還沒能一步登天直接主政一省。
懵懵懂懂之間,林俊忽然看到隨行名單上有王守仁和康海,還有唐伯虎,他閃過一絲念頭,難道真正主政的是這幾人?自己不過是領銜而已?名單上清楚寫明幾人的職責,王守仁負責朝鮮兵制改革,康海負責朝鮮政治體系改革,唐伯虎負責朝鮮教育改革。
朱厚照似乎看出了林俊的疑惑,他站起身慢慢走下御案說:“不需懷疑,名單上所有人,包括你都是朝廷要培養的人才,王守仁等人的大局觀太差,你的施政經歷雖然豐富,但關於新政上的細節還沒完全把握,朕這樣安排正好可以讓你們互補。去到朝鮮,以你為主,他們輔佐你,除了履行職責和朝廷的策略外,你要花點心思培養他們的大局觀。你呢,也要用心學習新政,為將來進入內閣打好基礎”。
林俊彷彿聽錯了,錯愕了好久,自己滿打滿算還是第一次來乾清宮和陛下單獨見面,何德何能竟然能成為內閣的後備人選,還是陛下親口承認的,難道是內閣哪位閣老推舉自己的?林俊想了想,自己似乎和閣老們沒有太多交集,頂多頂多也就和楊廷和較為熟悉。
林俊沒有因為這個訊息而欣喜若狂,反而憂心忡忡,自乾清宮出來後,他直奔內閣辦公點,找到楊廷和後,擔憂的說:“介夫,陛下派我去主政朝鮮究竟有何深意啊”?
楊廷和把他拉到一邊輕聲說:“這是好事啊,你有什麼好擔憂的。放心去做就是了”。
林俊狐疑的上下打量著楊廷和,語氣有些不善道:“你推舉我的”?
楊廷和知道林俊的脾氣,剛直敢諫,廉正忠誠,絕對不肯受人恩惠的人,特別是涉及個人利益上更是堅守節操,他連忙擺手說:“沒有沒有,待用兄,我對天發誓,若是我在陛下面前提起過你的話,我就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行了,別發毒誓了,你還是好好和我說說陛下的用意吧”,林俊見此,也知道楊廷和沒有推舉自己,心裡更是覺得奇怪,自己怎麼就進了陛下的法眼呢?若是換做旁人,肯定為此事欣喜若狂,搞不好還會來個“當浮三大白”。
可落到林俊的頭上,他就惴惴不安了,林俊一直認為身居高位必須要有相應的政績,還要有操守,不然就是德不配位。以他的觀察,現在的內閣成員基本滿足上述兩個條件,為什麼說基本滿足呢,因為李東陽和謝遷,林俊認為兩人缺乏地方施政經歷,在政績上算不得圓滿。楊廷和好歹還有西山衙署的經歷,也說得過去。
但因為李東陽和謝遷是弘治帝時期的內閣成員,林俊也能明白朱厚照的想法,新老搭配,同時也能安撫弘治時期的官員,所以林俊認為是基本滿足。
自己操守是沒有問題的,但政績這一關,林俊認為自己是遠遠不足的,所以林俊才感到不安,楊廷和見林俊模樣,笑著說:“你真以為陛下是少年心性嗎?待用兄,我早說過不要小瞧陛下,陛下在東宮的時候就經常翻閱朝臣的資料,詢問各位朝臣的秉性,對於有才華的朝臣皆瞭然於胸,你應該感到榮幸,切勿作他想,實實在在辦好事情就好”。
林俊苦笑著說:“介夫,論操守我自然是沒問題,若論一附一地的施政能力我尚過得去,但現在陛下把整個朝鮮交付與我,我怕有負陛下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