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擺擺手:“本宮沒有功勞,有賴將士用命而已,本宮沒有謙虛,這是本宮的知心話。首功應當記在東宮護衛郭文樂及其下屬,是他們擋住了韃靼的援軍,用血肉之軀為戰事勝利奠定了基礎;次功”,朱厚照看了看王守仁和仇鉞,輕聲說:“次功是仇鉞,擒獲了韃靼首要人物火篩。這一次擊敗韃靼,可以說真正的打痛了韃靼,邊關至少可以平靜十年,所以,這一次參戰的將士都居功至偉,回到京城後,本宮會為你們請命”。
說完後,朱厚照扭頭對樊星暉等人說:“事實已經清楚了,你們繼續審問延安府知府等人,榆林衛原邊軍將領按照軍法從嚴、從速處置,原邊軍由楊一清暫領,至於保國公....”,冷冷的瞥了眼跪在地上的保國公,朱厚照心裡閃過一絲厭惡,保國公為什麼要圍攻榆林衛,朱厚照心裡跟明鏡似的,因為妒忌新軍的功勞。“看在你家祖上為朝廷出生入死的份上,你自己回京向陛下請罪吧”。
一場鬧劇就此落下,朱厚照心裡卻是沒有一絲絲的快意。穿越回明朝後,他一直以來都保持著樂觀向上的心態,認為明朝滅亡只是因為文官黨爭。可隨著深入的瞭解,才發現明朝就像一個破房子,到處漏風。
翌日,站在榆林衛城牆上,看著一望無際的河套平原,朱厚照心生感慨,身後是楊一清、楊廷和、王守仁。朱厚照轉過身對王守仁說:“伯安,這一次出來有何感想”?
王守仁緊緊抿著嘴唇,感想?榆林衛一戰,讓王守仁看到了戰爭的殘酷,無數人倒在地上再也不會起來,昨天還談笑風生的同袍,今天就已陰陽相隔。王守仁眼裡透出迷茫,“殿下,我不知道感想是什麼,我只知道在這片土地上人命如草芥”。
“那你可有想過為什麼呢”?
王守仁搖搖頭,朱厚照嘆了口氣說:“因為人的慾望,人的慾望是無限擴張的,慾望是人的天性,無法抹殺。生存就是人的第一天性,活下去就是首要目標。生存沒有問題了,人不會安於現狀,慾望會再次膨脹,想生活的更好一些,於是就有了戰爭,戰爭是殘酷的,是會死人的,特別是兩個相鄰種族之間更是戰爭不斷,所以人命如草芥”。
“伯安啊,我以前也一直在想為什麼一定要戰爭呢?大家相安無事好好的生活不可以嗎?但事實告訴我想法很天真,現實很殘酷,我們可以心存善念,但異族總是捅我們一刀。有什麼不是我們選擇了戰爭,而是戰爭選擇了我們。就說這次戰爭,陝西遭遇百年一遇的天災,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韃靼卻趁虛而入,為了保護百姓,我們不得不奮起抗爭”。
朱厚照深吸一口氣,目眺遠方,迎著烈烈狂風,“伯安,可惜的是那幫手足,埋骨他鄉,天人永隔。但他們的精神永遠不死,我們也會永遠記住他,本宮準備在這裡建一座豐碑,紀念他們的英雄事蹟,讓後人瞻仰”。
王守仁沒有說話,眼角溼潤,他喃喃的說:“殿下,請允許伯安辭行,我想我不適合帶兵作戰,我不能做到漠視人命”。
朱厚照愕然的看著王守仁,楊廷和也露出異樣,這王守仁發什麼神經,這一次的功勞如此之大,加官進爵不在話下,只要跟緊殿下,未來前途不可限量,在這個時候竟然要辭行?腦子抽了?只有楊一清神情不為所動,他知道王守仁辭行的原因,但他不願意去點破,自己想不通,心結永遠無法解開。
朱厚照衝著楊廷和、楊一清揮揮手,示意他們離開。“伯安,說說吧,為什麼呢?你可憐那幫死去的韃靼”?
王守仁搖搖頭,“殿下,如果是你,明知道韃靼已經開始侵關,而你的軍隊就在附近,你會選擇馳援嗎”?
朱厚照心靈剔透,立馬就猜到了箇中原因,“你是說楊師傅”?
“伯安,具體事情本宮不清楚,但按照本宮對楊師傅的瞭解,他不是冷血之人,本宮猜想他有這麼做的原因”。
“原因就是為了完成殿下的交待,畢其功於一役,全殲韃靼,所以他想著讓榆林衛邊軍耗盡韃靼的有生力量,而後才出兵收割戰場,誰知道榆林衛的邊軍如此不堪,棄城而逃,逼得他不得不改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