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春日遲> 第七十五章歲和號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十五章歲和號 (1 / 2)

有了陛下和盧皇后的特別關注,工部加班加點的趕製著出海所需的御船。這讓不少工匠叫苦不迭,但最後的成品讓人十分滿意。

經由工部督造出的海船,其龐大出乎眾人的想象。高約三丈,長約十五丈,首尾不相望。海船下水的那一天,朝中群臣之中的不少人都到了河邊,只為一睹御船的風采。不少城中百姓和養在深閨的貴女也紛紛來到河邊。

出乎眾人意料的是,帝后二人甚至親臨現場,蕭旻和阿蕤對視一眼,為御船題字賜名“歲和號”。河清海晏,歲豐時和。這是在明明白白地告訴所有人,帝后二人對於出海經商一事的重視。

有在場百姓有感於國力強盛而情不自禁地歡呼起來,呼聲漸漸感染周圍人,漸漸的小娘子們、小郎君們和年輕氣盛的青年官員們都忍不住喊出震耳欲聾的喊聲,“河清海晏,歲豐時和”,“河清海晏,歲豐時和”。

人人面上皆是紅撲撲的激揚之色,多少年了,暨朝都沒有如此的揚眉吐氣過了。如今外禦敵辱、內平叛亂,又兼國力昌盛,如今更是要遠去海外揚我大國之威。

今日這一遭,群臣都看明白了形勢。

晚上,范陽盧家的淵山堂內,盧峙作為老族長和幾個兒子、堂侄照常一起議事。今日的盧峙卻是久久沒有說話,最後,他在一眾晚輩擔憂又疑惑的眼神里長嘆了一聲,才說道,“以後安安分分的當個純臣。”

盧蘄聽了這話沒什麼反應,他一直以來都是這麼做的,其他人卻是若有所思。說完這句話,盧峙揮揮手示意他們退下。等到書房裡只剩下他一個人之後,盧峙又嘆一口氣,然後提筆在奏摺上寫下“乞骸骨”三個字。

他這樣精於權謀,又擅長與帝位之上的人博弈,已經不適合這個新的年號了。趁早告老還鄉,還能保留一份尊榮和體面,何必非要與新帝鬥到逼著新帝不得不殺他以儆效尤的地步。

反正范陽盧家有阿蕤這個盧皇后,不管怎麼做,總是能保二三十年的榮華富貴的。至於之後的事情,就交給子孫吧。若是實在不能延續祖輩的榮光,那也只能嘆一句“君子之澤,五代而斬”了。

類似的對話,還發生在不少權臣勳貴之家,家中長輩紛紛囑咐剛入官場的後輩子弟,從今往後務必事事以陛下心意為先。

也有有不服氣的小郎君反駁道,“為人臣子不是應該直言進諫嗎?”家中長輩氣得要打他,“陛下英明神武,文韜武略,你算什麼東西?也敢對陛下的決定指手畫腳?”

“陛下誠然英明神武、文韜武略。可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等臣子不正是應該時刻心懷進諫之心,為陛下拾遺補缺?”

聞言,長輩們大多都是一個反應。他們一般會抄起手邊順手的東西朝著這個不孝兒孫砸過去,有戒尺、書籍、奏摺、筆墨,偶爾也有用鎮紙的。

之所以群臣突然如此整齊劃一的囑託家中子弟,是因為他們心裡都清楚,新帝和盧皇后自登基以來,便屢屢有創新之舉,可偏偏這些不循規蹈矩的法子都有著讓眾人驚歎的作用。

就是反應慢些的朝中群臣也漸漸回過味來,帝后兩人絕非如先帝般地依靠群臣去治理國家,而是在心中早就謀劃了一切,只需要群臣按照他們的想法去做事。

從南征一事便可看出帝后二人胸有謀略,朝中的群臣若是肯老實聽命做事的,自然能在帝后畫出的範圍裡痛痛快快地成就自己的政通人和。若是有那等起了心思想和帝后對著幹,甚至想挾群臣令帝后二人禮賢下士的,那就等著被貶回老家吧。

反正帝后二人也不在乎史書上的身後名,單單是斬殺斛律可汗、南征平亂的這兩件事情就足夠兩人在史書上留下“明君賢后”的名聲了。

也是因此,吏治的改革的進展迅速得不可思議,不久之後朝中便氣象一新。

不過,盧峙與其他人家不同。他在寫完那封“乞骸骨”的奏摺之後,又寫了一封密信交給阿槭和阿楸,命他們送去北狄給北狄的攝政王太后。

不對,現在不應該稱呼她為攝政王太后了,在北狄王率領使團前來拜見暨朝皇帝之前,盧蘊就已經還政給兒子了。如今北狄真正的掌權者已經悄然易主,變成了少年意氣的北狄王,而非老成持重的北狄王太后。

而此時,恰逢盧皇后的生辰到了。

今年,皇后千秋宴會的意味很是與眾不同,是盧皇后嫁入入皇家的第一年,也是盧皇后被冊封為皇后之後的第一個生日,還是盧皇后的及笄禮。有此三重原因,蕭旻執意要大辦宴會。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