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之前,他們還沉浸在太子殿下英明神武、一舉截殺斛律可汗的震撼之中,其中的不少人甚至做起了回京之後升官進爵的美夢。
可今日太子殿下的一席話,猶如兜頭一盆冷水潑下,讓在座的軍師大都冷靜了下來。也讓他們認識到,只要太子殿下一日不登基,他們隨時都有可能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家族覆滅。
奪嫡是最兇殘的權力鬥爭,它需要每一個人都付出自己乃至於全家的性命作為賭注。稍有不慎,便是全族傾覆。
聞家請來的那位趙軍師還是有兩把刷子的,他在沉思半晌之後說道,“殿下,草民以為我們不妨請北狄王一同入京吧。”
此言一出,一旁的軍師們紛紛附和,“是啊,殿下。陛下在怎麼樣也不會置暨朝安危於不顧,不會貿然刺殺有北狄王在的隊伍,不然被人揭穿難道要承認自己刺殺太子殿下嗎?”
“微臣也覺得趙先生此言有理,北狄王是北地蠻夷之中目前勢力最大的一支,又是第一個願意歸順我暨朝的。就算是為了做給其他的北地部落看,自然也就不會貿然刺殺北狄王所在的隊伍。”
“是啊是啊。微臣也這樣覺得。”
七嘴八舌的討論,讓沒有完全休息好的太子殿下有些頭痛。他聽了這些話並沒有很大的反應,只是淡淡地說了句,“好主意,那請問誰去勸說北狄王於我們同行入京城呢?”
軍師們瞬間偃旗息鼓,就只聽見那位趙先生從善如流的答道,“太子殿下,草民以為盧大人是最適合的人選。他隨使團出使塞外,對於塞外的風土人情更加了解,這些日子以來也一直是小盧大人在與北狄王溝通,想必小盧大人對於北狄王已經有所瞭解,比在座諸位都更適合去勸說北狄王。”
似乎是終於緩過來了,太子殿下聞言不置可否,只只是似笑非笑地看著這位趙先生,“先生,當真大才。”
那語氣不辨喜怒,聽不出究竟是誇讚還是諷刺。
只是說完這句話後,太子殿下只是扔下一句,“孤累了。”並起身離開了議事的營帳,徒留諸位軍師茫然對視。
說實話,這群軍師們自己也覺得自己很沒用。沒辦法,太子殿下用兵如神,一路如同切菜砍瓜一般就打贏了斛律可汗的隊伍。
在絕對的力量面前,一切陰謀詭計都是紙老虎。這群軍師們自然也就沒有等到出謀劃策的機會。而這種情形是他們在出徵之前所完全沒有預料到的。
不過這些日子以來,這位趙先生不動聲色地出謀劃策了好幾次,更是在軍營之中收攏人心,已經暗暗成為這群軍師們之間的為首之人。
眼下見太子殿下離開,身邊的軍師們紛紛湊過來,“趙先生,您看這該怎麼辦?那小盧大人出身名門,就是他不肯去,我們又有誰能勉強的了呢?”
趙先生捻鬚不語,但是眼神中已經滿是篤定之色。當然是因為那小盧大人看起來很好忽悠,啊不是,是天真直率、坦誠對人。這樣的人他見多了,只要說兩句家國大義,他們就會熱血上頭地去做這件事情,也不管是不是有人給他們挖坑。
對此,趙先生胸有成竹。
可是,等他真正去勸說小盧大人的時候,他就發現了不對勁的地方。小盧大人雖然是一副熱血上頭的少年模樣,卻從始至終都是在稱讚趙先生大才。說到最後,差點要引薦趙先生入使團
尤其是,小盧大人信誓旦旦地拍胸脯保證,“既然趙先生能夠說動北狄王一同入京,必是不世出的出色人才。此等人才豈能屈居人下,做一介小小軍師,入我使團之中,必能在使團之中謀得一官半職。”
說到最後,趙先生幾次推辭,小盧大人還是熱情高漲的勸說他來使團,“我出身范陽盧家,家中四代三公,有我引薦先生,必為先生謀得一官半職。”
這一幕裡盧秉希窮追不捨的熱情和他眼中真誠的坦率,以及趙先生忙不迭地逃走,簡直讓一旁的王鑑差點笑出聲。
王鑑走到盧秉希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說,“我本以為此次出使塞外,是我要照顧你,沒想到你如此熟於官場之道,倒是我白擔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