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春日遲> 第十六章聖旨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六章聖旨下 (1 / 2)

之後的事情在盧秉真眼裡幾乎順利得不可思議。

永徽十七年春三月初十,陛下下詔賜婚范陽盧家九娘盧秉真與太子蕭旻,著次年五月成婚。

此詔書一經公佈於天下,先不說各家權貴世家對於朝局和陛下心思的揣摩,最先有所反應的是各家的郎君和小娘子。

要知道,太子蕭旻身為儲君,又兼文韜武略,是無數高門閨秀的春閨夢中人。此番太子妃之位花落盧家九娘子,那些驕傲的頂級世家權貴的閨秀也不願意與人為妾,這不就只能與太子殿下,從此蕭郎是路人了。

至於盧家九娘子,她的追求者也如過江之鯽。她回京至今不過三月有餘,出門赴宴的次數也不過五指之數,她此番嫁於太子為太子妃也讓京中無數貴婦人和小郎君扼腕嘆息,只恨自己下手晚了。

他們都想著,要是先去提親試試看,說不定如今盧家九娘子就是自家兒媳/妻子了。

當然也有不少人盯上了東宮的良娣側妃之位,不過心明眼明的人都是趁早歇了這個心思。且看盧家九娘子這等出身,便知道將來太孫必出於盧家九娘子。掙個良娣側妃之位算什麼,掙一波太孫才是真的。

將聖旨送到盧家的算是盧家的老熟人了,就是不久前送來冊封盧秉真為清寧縣君聖旨的那位天使。

這位老太監照樣是和顏悅色的宣讀了賜婚的旨意。

“維永徽十七年春,歲次寅卯,三月戊辰朔,十日乙卯。配德元良,必俟邦媛;作儷儲貳,允歸冠族。吏部尚書盧蘄長女,門襲軒冕,家傳義方,柔順表質,靜和成性,訓彰圖史,譽流邦國,正位儲用,寔惟朝典。可皇太子妃,所司備禮冊命。主者施行。“

盧秉真身穿符合縣君品級的禮服,恭謹的結果聖旨,口中山呼萬歲。

不同於上一次接旨時的茫然,今日盧秉真對此早有預料,甚至遊刃有餘地幫襯著父母招呼前來宣旨的天使。

賜婚的聖旨到了沒多久,宮中各類賞賜便如同流水一般地送來盧家,有皇后娘娘賜下的首飾綢緞,也有東宮送來的各色玩器。再之後便是各家聞風而動送來的賀禮。

這其中當然也有與范陽盧家交好的各家世家,譬如隴西李氏、博陵崔氏和太原王氏等。

而當范陽盧家的人都在忙著接旨一事時,太子也在皇后宮中請安,母子兩人對坐桌前說著心腹之語,一應宮女侍從都被摒退屋外。

“母后,是兒子不孝,賜婚一事還要辛苦您費心說服父皇。”太子殿下蕭旻面有愧色的對著母親聞皇后說道。

皇后娘娘聞言扯了扯嘴角,反過來安慰兒子,“這哪裡是你不孝順,你是世間少有的好兒郎。都是你父皇這個老東西,年紀大了,坐穩了皇位了就忘記我們一家人過去戰戰兢兢的日子了。”

想起昨夜自己處心積慮、處處討好,只為讓那個日漸忘卻當年情誼的丈夫記起一絲絲舊情,皇后娘娘就只覺得噁心得緊。

但是看到長身玉立、氣度不凡的兒子,皇后娘娘心中又有一絲安慰。命運到底還是厚待她的,雖然奪走了年少情深的丈夫,兒子還是長成了自己的儀仗。

皇后娘娘看著日漸長成翩翩君子的兒子,默默在心中給自己加油打氣,“再堅持一下變成皇太后就好了,一個女人最大的本事不是鬥贏後宮嬪妃穩坐後位,而是熬死丈夫之後擁立兒子自己當太后。

我如今已經走到最後關頭了,正所謂‘行百里者半九十’,我可是母儀天下的皇后娘娘,絕不能倒在這一步。再忍忍這個死老頭子,早晚是我們母子逍遙的時候。”

一番自我安慰之後,皇后娘娘一掃之前的抑鬱,再次容光煥發起來。她慈愛的注視了眼前的兒子,遙想著宮外合心意的未來兒媳,越發覺得前途可期。

後宮的女人們都很擅長調整自己的心態,至於不擅長的那些女人在後宮裡一半看不見,她們基本上都已經鬱結於心、鬱鬱而終了。

太子殿下心裡清楚,父皇此次願意流露一絲父子情已是不易,今後的日子只怕是越發艱辛,但是能達成多年夙願還是很高興。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