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奕眉目沉了起來,好像在沉思這個問題,為什麼沒有。
陸璘也想起了許多往日的事。
爺爺在病床上和他說過當初訂婚的經過。那時爺爺在失意中被施家爺爺所救,兩人相談甚歡,爺爺得知施家爺爺剛得了個孫女,便說自己家中也有個大她幾歲的小孫子,不如結為親家。施家爺爺覺得門庭不配,當時拒不肯受,好說歹說,接了信物。
後來沒多久,爺爺就得到調令升遷了,從此一路順遂,再未來過雲夢澤,也忙於仕途,不曾記掛這樁婚事。
或者說,施爺爺當初本就不太願意訂這婚事,他爺爺後來一路做到宰輔,也覺得當初的話大約就算戲言了。
所以當施菀找上門,爺爺吃驚,也慚愧,他一力促成這樁婚事,說到底還真是為了證明自己是個誠信重諾的人,陸家亦然。
他呢?他是那個最需要付出代價的人,他並不心甘情願,施菀去京城是走投無路,但他固執地認為,她是為錢財,為攀龍附鳳。
他們成婚了,他對她並不好。
不,算不得不好,因為他並沒有怎麼“對”過她,因為厭惡,所以他在有意迴避。
如今想來,大嫂是名門閨秀,是母親最看重的兒媳;弟妹性情潑辣跋扈,分毫不讓,就是母親也要顧忌三分,只有她,沒有孃家的門庭撐腰,又是溫順的性子,日子必然不好過。
而且,當時無論大嫂還是弟妹,都是進門就有孕了,順利誕下子女,只有她是孤身一人。
她走後,旁人都傳她不是和離,而是被休。
因為一個沒有孃家的女子,是絕不可能自求和離的,那幾乎會沒有活路。
他以前不知她為什麼自求和離,現在卻知道了,因為別無他法吧。
沒有子女,沒有地位的她在陸家過得無望,而如果卿若進門,這種無望會更加強烈。
他回憶著這些,豐子奕看出他神色有些彆扭,猜想他是因為認識那一家人,所以沒辦法完全站自己這一邊,便不再罵那一家,只說道:“我有時候恨她前夫,覺得就是因為他太不是人,所以才讓菀菀對男人死了心,但又一想,如果他太好,那菀菀不是就不會回來了?我又覺得應該感謝他。”
陸璘沒說話。
這時施菀回來了,豐子奕便不說了,直接朝她道:“給我兩隻。”
施菀將手上蓮蓬給了兩隻豐子奕,然後看向陸璘,有些猶豫,一旁豐子奕問:“這蓮蓬還算鮮嫩,大人要拿回去嚐嚐麼?”
施菀便將兩隻蓮蓬遞給陸璘,陸璘接過,將蓮蓬凝視半晌,朝她道:“多謝。”
第60章
施菀沉默著回了自己的桌後。
陸璘的情緒看上去更低落了,大多數都是沉默不語,饒是豐子奕,也覺得這頓飯吃的挺累。
所幸後來陸璘先行起身,道時候不早,他該回去了。
豐子奕鬆了口氣,連忙起身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