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選賢才,自然首推科舉!”
九歲的李治揮舞著自己的小拳頭,口中振振有詞:“父皇不是說過,天下英雄盡入我吾彀中矣!”
李世民愣了一下,捫心自問:“朕什麼時候說過這個話?”
不過……這麼有道理的話,倒像是朕說出來。
只有一點,科舉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兒。這麼多年,也沒選到什麼治國良才。
看著李治興沖沖的模樣,李世民不忍打消他的積極性,便有些敷衍的說道:“雉奴說的也有些道理。”
說話之間,還不忘給朝魏徵和長孫無忌眨了眨眼。
兩人跟隨李世民多年,自然心領神會。
魏徵略一遲疑,同樣敷衍的開口:“晉王殿下所言極是,咱們明年接著開科取士!”
長孫無忌終歸是他的舅舅,表現的還是要比魏徵強一些,笑吟吟的說道:“晉王身體剛剛康復,況且年僅九歲便有如此見識,實乃陛下之福、大唐之福、天下之福。”
聽著他的話,李世民一愣。
是啊,雉奴不過九歲,就有如此見地,確實不凡!
若是假以時日,未嘗不能成為……
李治冷眼旁觀,看幾個人的臉色,就明白了他們的想法。
哼!
小爺堂堂九年義務教育教出來的,還比不上你們三個糟老頭子?
輕咳了一聲,李治淡淡的說道:“父皇誤會了。”
“兒臣所言,並非我朝現行的科舉。”
“我朝科舉雖有秀才、明經、俊士、進士、明法、明字、明算等多種科目,考試內容也包含時務策、帖經、雜文等等。”
“可是,人才卻並非依靠這樣的科舉就能選到!”
“常言道,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由此可見,我朝科舉難度之高!”
“所以,科舉必須要改!”
“若是簡單,如何能選取人才?”李世民忍不住打斷了李治的話,皺眉說道:“科舉一事關乎國本,雉奴莫要玩笑。”
李治一挑眉,怒道:“老子沒空跟你開玩笑!你丫莫不是忘了馬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