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之人,乃是長安錦衣衛指揮使陳闖。
冀州出兵向長安。
有此一戰後。
錦衣衛對冀州加大了工作重心的傾斜。
大量經過訓練的錦衣衛新兵不要錢的往冀州派遣。
按照劉協的謀劃和陳闖的指揮,最終的目的是要做到前往冀州的錦衣衛能滲透進冀州各個有影響力的階層當中去。
不光要最快速度得到各種有用情報傳遞出來。
更要有能力影響冀州方面的判斷和決策能力。
正所謂上兵伐謀。
若是能做到這一點的話,或可不戰而屈人之兵。
當然。
兩手準備自然也是要有的。
劉協不會把所有希望全都放在慢工出細活的錦衣衛身上。
長安軍返回長安後。
徵兵行動就已經同步開始了。
這次不需要他出面了,長安城內外百姓,應徵入伍的積極性和熱情度都空前高漲。
直讓負責徵兵工作的將領和將士們都看傻了眼。
踴躍投軍,搶著報名。
聽說過沒見過啊!
有此等局面,自然非一朝一夕之功。
首先便是長安軍此番大勝,不光提振長安民心,也讓長安百姓看到參軍入伍並不意味著九死一生。
若能進入長安軍,首先便能獲得遠超常人的月餉。
上陣殺敵有功還另有封賞,若有先登之功,斬將奪旗之勇,直接從大頭兵躍升到高階將領也並非是天方夜譚的事情。
當然唯一美中不足的改變是此前軍隊中父死子替,軍職傳承的情況不被允許了。
這是當今天子嚴令禁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