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瑁已脫去了荊州軍制式的戰袍,換上了長安軍戰袍,而他在軍中的官職,名為荊州校尉。
此刻,蔡瑁單膝跪地,腦袋深深埋了下去,向天子請罪。
“起來吧,你能明事理,看得清形勢,及時投降,保全瞭如此多荊州士兵,便是大功一件了,又何罪之有呢。”
劉協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蔡瑁,鼻中輕輕哼了一聲,不怒不喜,面無表情的說道。
“謝陛下寬宏大量,末將感激不盡!”
聽聞劉協此言,蔡瑁跪地叩首,虔誠至極。
而後,劉協並不停留,直接越過了蔡瑁,一路穿行而去。
一路上,有宋忠、呂介以及一干投降長安軍的荊州士兵,也有長安軍在此戰中建立功勳的將領士兵。
當天子目光觸及,這些人紛紛挺胸抬頭,無比驕傲的接受著漢家天子的巡視。
“未曾想過攻克冀州,驅逐荊州軍的戰役竟然如此順利,一切都要歸功於陛下領導有方啊。”
徐榮陪在劉協身旁,滿臉笑容,對劉協歌功頌德不止。
此戰,雖是天子親自督軍,但前線負責擔任總指揮的是他,如此大勝,最大的功勞當然是陛下的,這是絕對無人質疑的。
而陛下之後,毫無疑問就是他了。
任憑汝等精品良將,到老子一出馬,功勞不也是手到擒來,什麼是陛下嫡系,這才是陛下嫡系!
徐榮誇讚劉表的同時,自己心中也是沾沾自喜。
劉協則是微微一笑,對徐榮的誇讚早已免疫,說道:“此戰有此大勝,卿亦是居功至偉。”
“全賴陛下當初慧眼提拔,否則焉能有臣之今日!”
徐榮高聲應道。
君臣二人一路走,一路聊著,很快就對冀州戰後的各處安排作出了大概的規劃和佈置。
總結起來就是三點。
第一:重複放糧、屯田之舉,安撫城內百姓,儘量快速恢復城內民生。
同時以工代賑,組織冀州百姓修好被投石機砸的千瘡百孔的冀州各城門城牆,以及城內民居道路,除此之外,還有類似於長安城內百姓社群的類似建築要建造。
第二:就地募兵,冀州一戰中,由於有投石機的助力,以及荊州軍的潰不成軍,長安軍在此次戰役中的傷亡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但即便如此,這一戰仍舊暴露出了許多問題,最顯著的問題就是,在佔盡優勢的情況下,劉協麾下居然沒有足夠的兵力去圍追堵截,致使劉表最終逃回荊州。
第三:也是劉協和徐榮所商議的有關冀州事宜中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此番長安軍入駐冀州後,不再停留,而是繼續揮師進軍,直向荊州!
敢與長安軍為敵,光趕走又怎麼能算數,既然劉表和荊州本地利益集團活得不耐煩了要摻和進來,那就連荊州一起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