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三國:開局獲得神級傳承> 第二百九十七章 由守轉攻的第一步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九十七章 由守轉攻的第一步 (1 / 2)

“汝只不過是御史臺一介風聞奏事之官,懂什麼兵家大事,陛下此舉,乃是有其深意在內,試問國家若不能安定,焉能有百姓休養生息的環境,天下又如何能得天平?”

荀彧反聲嗆道,徐榮也是氣得不行,戟指指向荀彧,厲聲道:“汝一介腐儒,休要妄言國家大事,好自為之!”

“誠如徐尚書所言,兵家大事,我不如你懂,但我亦曾受陛下之託,奉命監國,如何治理百姓,恢復民生,自問還是有些心得的,似你這般只知道窮兵黷武,百姓苦不堪言,又豈有太平可言?”

雖然從品級上來說,荀彧只是御史臺的御史中丞,相交位高權重的兵部尚書徐榮有著天壤之別。

但正如荀彧所言,此前劉協率領長安軍御駕親征時,曾將監國重任交託於荀彧之手,讓他以御史中丞之位,代行丞相之職,所以關於國家大事,他自問還是有說話的權力的。

“我支援徐尚書之言,有國才有家,國家若不安定,談何休養生息?”

“臣也附議,如今我長安軍勢如破竹,氣勢如虹,正當厲兵秣馬,擴大戰果,怎能就此停下,若就此停下,豈不是白白給了那些諸侯喘息之機,待其羽翼豐滿,更加不好對付了。”

“我贊同荀御史之言,荀御史監國有功,於國家大事知道得詳細,需知國家根本,便是百姓,若百姓不能安居樂業,天下戰亂不休,大漢又豈能有復興的一日,國家又豈能有安寧的一天?”

“附議,長安軍連續出戰,臣以為已到了停下來休整的時候了,若是一味蠻上,恐終有一敗,將大好局面拱手讓人,老子曾雲:兵者,不祥之器也,慎用之,慎用之啊……”

“臣以為……”

“陛下,聽臣一言……”

勤政殿內,徐榮和荀彧針鋒相對,互不相讓。

而那些反對長安軍出征在外的六部官員們,可算是找到了主心骨。

圍繞著堅定不移,態度強硬的荀彧,將出徵之事從各方面批駁,認為此刻不宜再行此舉,應當與民修養為上。

還有部分官員認為,袁紹軍此前何其強大,之所以敗走雍州,一方面是陛下運籌帷幄得當,長安軍將士悍不畏死,人人奮勇。

但最為關鍵的是袁紹的五路大軍乃是舟車勞頓、遠赴雍州而戰,故而有此大敗。

長安軍坐鎮主場,以逸待勞,方能收穫大勝。

此刻攻守態勢扭轉,長安軍若急於出征,袁紹那分崩離析的五路大軍,就是前車之鑑,請陛下慎重考慮。

種種話語,不止一端。

當然,在此之外,支援劉協出兵的六部官員還是佔據了大多數的。

其中以兵部尚書徐榮為首,兵部各級官員支援態度最為堅定。

其餘六部中,禮部、工部也均是旗幟鮮明的大力支援。

這一方面涉及到了六部官員各自的想法中,對於此番長安軍出兵的利弊衡量。

還有不容忽視的一點就是,戰爭對於兵部、禮部、工部來說,都是極為有利的事情。

長安軍繼續出征作戰,兵部、禮部、工部,就有更多的事情可做。

有事情可做,就意味著手頭的權柄會擴大,即便不會擴大,也不至於會縮減。

忠心為國是另外一說,沒有多少人會希望看到自己手頭的權力被縮減。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身為當今天子的劉協,是首提此事者。

即便是並未明顯表態,但僅僅是流露出一些意向,以劉協如今的威望,就足以影響到許多朝臣的判斷和選擇了。

勤政殿內,下方官員爭執不休。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