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別百官。
回望長安後,劉協縱馬向前。
自在朝堂提議親征以來。
劉協雖然馬不停蹄的操辦著各項事務。
但兵家大事並非兒戲。
即便是各項程式一應從簡。
到得今日出徵。
也已經歷時近月。
但對於結果,劉協還算滿意。
此前劉協手中可有之兵約為三萬之數。
如今他短短時日內就已募集了新兵一萬。
加起來共有四萬可戰之兵。
這四萬士兵當中。
劉協帶走了包括一萬餘名新兵在內共計三萬。
給長安守將徐榮留下了一萬可戰精銳士兵。
一萬雖少。
但長安再度被圍城的可能性並不大。
另外,在此前打敗西涼軍、幷州軍時。
還有相當數目的敗軍之兵退伍成為長安百姓。
這些殘兵敗將,劉協當時看不上。
這是因為他知道。
決定一場戰爭的,往往不是士兵的數量,而是戰鬥力!
但若是長安真遇圍城之危。
這些隱藏在民間的退伍士兵,統統可以發動起來。
事關身家性命,不愁他們不賣力氣拼命。
因此長安在後,當無虞也。
手中三萬出征之兵。
劉協將其分為了前軍、中軍、後軍三部。
其中前軍由高順統領,定名為先鋒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