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要是答“不願意”,自己馬上就得被拖出去。
因此,項南心念電轉,隨後咬了咬牙,“兒臣當然願意,為父皇肝腦塗地,死而後已。只是兒臣年紀太輕,才疏學淺,管理丹蚩,恐怕力有未逮。
況丹蚩王帳為兒臣攻下,兒臣再去鎮守丹蚩,也恐丹蚩百姓難以順服。到時若激起民變,兒臣萬死莫辭。”
……
李賾一聽,沉吟不語。
他知道項南不想去西境,但是為了李承鄴順利繼承大統,他還是希望李承鄞能去丹蚩,也免得再發生兄弟相殘的悲劇。
只是項南說得也有道理。
他雖然聰明、英勇,但到底沒有主政一方的經驗。若是他不善治理,激起民變,丹蚩剛剛平復,又要再度反叛。
到時候,西境可就又亂了。
就在這時,禮部尚書龔培金起身說道,“啟稟聖上,微臣以為翊王所言有理。丹蚩歷來民風彪悍,野性難馴,我豊朝歷年對其徵撫,都沒有太大效驗。
翊王殿下年紀輕輕,欠缺歷練,牧守一方,的確困難。微臣願向聖上舉薦一人,此人老成練達,忠實可靠,不僅官位顯赫,而且還有主政一方的經驗。由他鎮守丹蚩,再合適不過了。”
“龔愛卿說的是哪位愛卿啊?”李賾一聽,好奇的問道。
龔培金身為禮部尚書,官聲一向不錯,清廉自守、潔身自好,不阿附權貴、不揪群結黨,還是很受他喜歡的。
“輔國大將軍趙敬禹。”龔培金隨即說道。
“怎麼會是他?”、“竟然會是他?”、“他怎麼能行?”
群臣一聽,都是一愣,紛紛質疑。
李賾也是一愣,隨後目光掃向高於明,就見他表情也是略顯驚愕,猜想趙敬禹應該不是他的人。
“趙大將軍當年征討西南,不僅大獲全勝,而且將西南治理的非常好。”龔培金隨即闡述理由道,“趙大將軍有勇有謀,又有施政經驗,由他鎮守丹蚩,再合適不過。”
聽他這麼說,眾人仔細一想,倒也覺得的確有理。
趙敬禹雖然最近幾年閒置,但當年也是立下過大功的。當年西南在他的治理下,太平了許多年,始終沒出亂子。
若不是他居功自傲,得罪了高於明,被調回京城閒置,現在還優哉遊哉做他的鎮南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