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鄴卻看不出來,仍然提出率軍西北。
名義上是為父兄報仇,其實目的還不是為了建立軍功,好謀求太子之位。
他的想法,簡直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果然,李賾聽了他的話,仍然沒有表態。
……
“父皇,兒臣以為,丹蚩人雖然膽大狂傲,近幾年在我朝的壓制之下,還是有所忌憚。”項南此時起身說道,“刺殺太子事發突然,恐有蹊蹺,在查明事情真相之前就貿然起兵,這太草率了。”
高於明聽項南這麼說,頓時眼睛一亮。
這番話,正是他想要說得。因為他清楚,太子李承稷不是丹蚩人所殺。
原因是,高顯在西境都護府跟丹蚩人有秘密交易。丹蚩人每三個月擄劫一次豊朝邊境,隨後再由高顯率軍驅逐。
如此一來,丹蚩人得了實惠,高顯得了軍功,正是所謂的養寇自重。因此他知道,太子之死,與丹蚩人無關。
另外,太子出使西境之後,其實他們高家也曾派人刺殺過太子。可惜卻被太子奮勇殺出,功虧一簣。
如今太子卻真的被刺,顯然還有第二波刺客。
而這第二波刺客很可能就是李承鄴、忠王派去的。
因為按照常理推斷,一人死後,誰獲益最大,誰就有可能是真兇。
也許能從此案中,查到李承鄴暗害太子的證據,到時候順利扳倒二皇子,為李承鄞上位再除一位強敵。
所以他是力主先調查真相的。沒想到他還沒開口,項南就替他把話說了,真是個聰明孩子。
……
“丹蚩人生性好戰,此番若不給予迎頭痛擊的話,將養虎為患,後患無窮啊!”忠王一聽,立刻說道。
“父皇,兒臣疑惑丹蚩人為何要刺殺太子?他如此這般對他國百害而無一利,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啊?恐被人陷害也有可能。”項南則再次說道。
“你這麼說,可有證據?”李賾看向項南道。
“暫無證據。”項南躬身道,“所以兒臣建議朝廷派出得力大員前往西境調查此案,釐清真相,查出真兇,為皇兄討還一個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