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剛才皇帝的敲打來看,顯然已對忠王很是不滿。如果他夠聰明,此時就應該閉嘴。但他還是要說,真是太沒眼力見了。
“陛下,老臣也有建議……”此時,高於明忽然插嘴道。
“高相,老臣還沒說完呢。”忠王見他阻止自己說話,不禁不滿的瞪了他一眼。
皇帝李賾卻根本不理他,而是扭頭看向了高於明,“高相請說~”
忠王立刻鬧了個沒臉,讓項南都替他臊得慌。
“陛下,老臣提議讓太子率使團,前往西州求親。
太子年輕氣盛,這次督辦舉子案,是誤信了讒言,對臣有些誤會。陛下相信臣,臣感激不盡。臣身為人父,深知愛之深、責之切的道理。
懇請陛下,讓太子將功補過。若此次西境之行,太子能夠完成和親使命,立功歸朝,正好堵住滿朝文武悠悠眾口。”高於明隨即說道。
這番話說得又得體又漂亮,而且深得朕心,讓項南都暗暗給他點一個贊。
要知道李承稷當太子已有十餘年。人養條狗養幾個月都有感情,何況是培育了十餘年的親兒子。
哪怕李賾再鐵石心腸,對李承稷也依然有情。
就像李承鄞說得,“我從小最羨慕的就是你了,不是因為你是太子,而是因為,父皇每次看你的眼神,才更像一位父親。”
因此他其實並不想因這件舉子案,就廢了辛苦培養二十餘年的接班人。
這一點,忠王、張玫娘都沒領悟到,但高於明卻熟知帝王心理,因此才建議太子戴罪立功。
求娶九公主,穩定西境,對豊朝自然是大功一件。
如此一來,給皇帝一個臺階兒,讓他能夠就坡下驢。既保住太子之位,又全了自己面子。
畢竟之前太子罵皇帝是昏君,冷血無情,包庇奸佞,罔顧國法,還在宮中身穿孝服。皇帝不生氣是不可能的,這口氣也得撒出來。
而且,他為太子說了好話,也能摘清自己收買士子,誣陷太子的嫌疑。
可以說是一箭雙鵰,聰明之極。
果然,聽了高於明的建議後,皇帝李賾臉上終於點了點頭。
……
隨後,皇帝頒下旨意,將李承稷由太子貶為親王。但未免引起朝野動盪,因此秘而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