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出了柴可信、賈功平兩隻碩鼠,裁撤了金家一半僕人,化解了金家內部的危機後,項南開始踏踏實實做學問。
他知道只有自己名氣越大,在學界的地位越高,才越容易保護金家的安全。
因為名氣,就是一把保護傘。
他隨後推出了《萬曆十五年》這部書。
《萬曆十五年》這部書,是黃仁宇先生創作的歷史學著作,首次刊行於一九八一年。
它選取了明朝萬曆十五年作為考察切入點,運用歷史的敘事模式和傳記體式的章節,透過對關鍵歷史人物悲慘命運的描述,探析了晚明帝國走向衰落的深刻原因。
這是第一部從宏觀歷史角度,分析和探討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學術著作。推出之後,立刻在學界引起了極大地轟動。
一方面,這部書寫得真是不錯,既詳略得當,又生動有趣。以主要人物做解剖,展現背後更為遼闊的時代;
一方面,它獨特的大歷史觀,也拓新了學界看待歷史、觀察社會的眼光,為史學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新的工具,開創了史學研究的先河。
因此這本書推出之後,很快受到了學界的追捧。無數史學家、國學家都爭相購買,想要一睹為快,一度達到了洛陽紙貴的境地。
該書英文版推出後,被美國多所大學採用為教科書,獲得美國書卷獎一九八二年和一九八三年曆史類好書兩次提名。中文版入選《新週刊》和《書城》“改革開放二十年來對中國影響最大的二十本書”。
截至二零二二年五月,《萬曆十五年》在國內整整出版四十年,創下了史學讀物很難企及的近六百萬冊的銷售紀錄,成為歷久彌新的一個奇特出版現象。
……
不過,《萬曆十五年》這部書還是有些缺憾的。
一是黃仁宇的資料未必齊全,而且他本身也並非歷史系出身。他在大學學得是機電系,之後又投筆從戎,三十二歲才開始攻讀歷史,而且還是在美國學習中國史,自然難免走偏。
因此他的史料處理極不嚴謹,對他有利的便用,無利的便棄,甚至還有歪曲、篡改的跡象,所以得出的結論也失之於偏頗、片面,作為學術著作差強人意,也因此遭受了一定的非議。
項南比黃仁宇更瞭解明朝,也更瞭解朝堂政治的博弈,因此他在創作這本書的時候,完全修正了黃仁宇版《萬曆十五年》的錯誤,而且在遣詞造句、文風修飾上也更符合民國時期讀者口味。
因此可以說,《萬曆十五年》這本書,雖然原著是黃仁宇,但項南基本是重寫一遍的。
這本書推出之後,同樣贏得了學界的關注。
其實研究明史的學者很多,研究的深刻程度,相比《萬曆十五年》更深。
但這本書之所以還會引起關注,主要就是它獨特的大歷史觀,拓新了學界看待歷史、觀察社會的眼光,為史學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新的工具,開創了史學研究的先河。
所以,項南憑藉這一創舉,一舉成為學界一顆耀眼的新星。
清華、北大、燕大、復旦、東大等諸多名校,都因此向他遞來橄欖枝,希望他能夠去講學,去擔任教授之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