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拜師之後,項南、君寶開始傳授六人武藝。
不過剛開始並未傳授太極拳。
一方面這門拳法遠未達到圓滿;一方面這門拳法非常考驗悟性。
鄧昌、朱貴等六人悟性一般,學習這麼上乘的武學,力有未逮。
因此項南、君寶開始只傳授他們少林功夫,如少林拳、提壺功、鐵砂掌、鐵頭功、白眉棍、六合刀等。
這些功夫,就夠六人練得了。
至於般若掌、太極拳乃太極門之秘。非有超卓的悟性,突出的貢獻,絕不能輕易傳授。畢竟法不可輕傳。
而成為六人的師父後, 項南和君寶日常起居,就由六人供奉, 可以說是衣食無憂。因此有更多精力鑽研武學。
兩人每天都會演武,力求將太極拳推演至圓滿境界。
而在這一過程中,項南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因為相比君寶, 項南的見識更高。
現代社會,武學雖然衰微,很多所謂武術名家只講理論, 不講實際。嘴上說得頭頭是道,實戰能力幾乎為零,看似大言不慚,但並非無可取之處。
因為他們所說得拳理,還是很有道理的。諸如【無招勝有招】、【借力打力,四兩撥千斤】、【敵不動我不動,敵若動我先動】、【後發制人,先發者制於人】等等。
只不過這些道理太過空泛,想要實現,全無途徑。
就像佛觀一碗水,四萬八千蟲。看似虛言,其實有道理。
現代人都知道, 生水裡有很多細菌、病毒。但是如果沒有顯微鏡,還是看不到那些的。
因此對習武者而言, 沒有良好的基礎,體質不行、反應不快、力量不夠,就算懂一肚子拳理, 也休想成為武術大師。
但對項南、君寶這樣的武術高手,而且又是習武天才而言,這些拳理卻是微言大義,一語中的,為他們推演武學指明瞭方向。
項南和君寶天賦極高,兩人日夜練習,進境自然十分之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