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中,程建軍這一輩子就圍著春明、蘇萌倆人轉,臨死都惦記著讓韓春明上一當。
但項南完全不這麼想。
春明也好,蘇萌也好,都不過是他人生中的過客。就算在某個階段,曾一起同行,但終究路要自己走。所以應該把目光放在路上,不該聚焦在某些人身上。
要是這一輩子只看別人,不看自己,把自己的路給走歪了。那這一輩子不等於為別人活了麼,多冤得慌。
“對了,跟你說個事,楊華健、毛地圖想搞個知青聚會,邀請你參加。”春明又道。
“還邀請什麼,我去就是了。”項南微微一笑道。
楊華健、毛地圖都是幹部子弟,回城之後,他們根本不愁工作,早早的就進了機關上班。經過兩年曆練,都成了小幹部,遠超其他同學,所以他們樂得張羅。
其實無論知青聚會、同學聚會,還是親戚聚會,喜歡張羅的人,都是現階段比較風光的人。
因為人都有攀比心理。狀況太差的人,唯恐被人知道自己差,哪敢張揚。而狀況好的人,則都有富貴不還鄉,如衣錦夜行的遺憾。恨不能讓所有人知道,自己今非昔比了。
項南現在的狀況就不錯,著名詩人,著名詞作家,知青的榜樣,青年的模範。有裡有面,實話說,不比那些幹部子弟混得差,所以他幹嘛不去呢。
……
兩天之後,項南收到了《人民文學》的回函。
他的《我們的田野》經過審查,決定刊登在下期《人民文學》刊物上。
項南看到回函,非常高興。
一則,若論詩歌和的影響力,其實還是更高一籌。
因為有故事情節,喜聞樂見,雅俗共賞,比較利於傳播。相比起來,詩歌就需要一定的欣賞水平,不利於傳播。
所以作家多是以成名,而靠寫詩成名的作家,在現代是越來越少了。
二則,《我們的田野》九萬六千字。而項南也算知名作家,因此給出的稿酬是千字五元,總計四百八十元,相當於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資。
這對項南來說,都是好事。
……
三天後,知青同學會就在全聚德勝利召開。
項南、春明、蔡曉麗一同前往。
春明原本還想帶蘇萌一起去的。畢竟裡面很多人,都是她的校友,就算沒在一個班,見面也都臉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