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義利食品廠的領導驚訝不已,就連羊角衚衕的人們都覺得稀奇。
一來,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句話,早已滲入國人的血液,幾千年來都被奉為至理。哪怕是戰爭年代,混亂時期,家長也希望孩子多讀書。所以對知識分子,有一種天然的崇拜。
二來,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以世俗的眼光來看,工人就是出苦力的,而項南這種耍筆桿的,就是享清福的。
所以,聽說他被調去《詩刊》雜誌當編輯,沒人不羨慕。
……
“老程家大小子也太厲害了,《詩刊》雜誌社當編輯。他才多大呀,還真是牛氣!”
“程家祖墳是真的冒青煙了,這也太牛了吧!雜誌社編輯,這應該相當於翰林院翰林吧?”
“也難怪他能進雜誌社,這孩子太有才了。你看他寫得《我愛你,中國》、《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太陽最紅,主席最親》多好聽啊~”
大家議論紛紛道,都快羨慕死了。
程保國、馮愛紅也是得意洋洋。
兒子調去《詩刊》雜誌當編輯,就是正經的知識分子。
不僅工作輕鬆,而且身份清貴,滿四九城能有幾人比得上?
所以他倆連走道都不看地了,恨不能脖子彎到腦後去,拿鼻孔看人。
……
與之相對的是,同院兒住得蘇家,現在走路都抬不起頭來。
蘇萌在家閒了一年半,到現在也沒找著工作。
說寫詩,要成為大詩人,結果努了一年的勁兒,也沒什麼成績,一首詩也沒見報。
所謂人比人,氣死人。
眼見項南事業越來越成功,蘇萌自然是越來越氣,恨不能氣炸了肺。
她就想不通,她自小聰明,高中畢業,比項南多讀三年書,憑什麼就不如他。
憤怒是源於自己的無能。
蘇萌現在就很生氣。但是,除了她家人之外,沒有人在意。
春明都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