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南請文人幫忙寫故事,然後再選好得交給報社、交給電影公司。
如此一來,雖然會花一點錢,但也不得不說,在這樣大手筆的宣傳下,詠春拳、贊先生、找錢華、葉問等大名,被越來越多港人,乃至華人所熟知。
這也讓習練詠春拳的學員越來越多,而詠春體育會的大名也是越來越響。
……
時光漸漸流逝。
項南的地產生意越做越大。他在九龍城、荃灣、觀塘、葵青、深水埗等地,建造工業大廈、民用住宅。
經過滾雪球似的發展,項南手中持有的物業越來越多,市值超過五億港幣,成為香江名副其實的地產大亨。
而他名下,學習詠春的弟子,經過這麼多年的累積,也超過十萬之數。可以說,全香江每三十人中,就有一人學習詠春,比例是相當高了。
在眾多詠春弟子中,項南親自教授得弟子,卻不超過十個人。
其中有《葉問2》中出現的黃粱、徐世昌、李小龍。有《葉問3》中出現的徐力,還有在《張天志》中出現的趙金虎……
他們在眾多詠春弟子中,脫穎而出,出類拔萃,無論天賦、毅力還是對習武的熱情,都遠超常人。
因此,項南才把他們收為入室弟子,悉心教導。
而經過這麼多年的親身教導後,幾位弟子的功夫也是越來越高,漸漸有追趕項南的架勢。
……
五七年,香江大學物理系研究生畢業的葉準,被項南送回內地任教。
很快,葉準就憑藉其出色的學識,成為內地頂級學府的講師。
一年之後,葉準發回來一封信,說自己要去執行一項任務,時間會有一點長,通訊也有些不便,讓家人勿念。
項南接到信後,猜測他可能是被徵召了。
畢竟五零年代,全國物理學碩士也沒多少,想研發原子彈,就必須集中人才。
葉準身為物理系碩士,對原子彈、氫彈又如此瞭解,被徵召是很正常的事。
收到兒子的這封信,項南很感慨。
一方面,替兒子感到高興。研究原子彈、氫彈,是為國家做貢獻,無上光榮,無上偉大;
一方面,兒子既然接受了這一任務,怕是今後很難再見面了。這讓他又不禁有些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