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晃,十六年過去。
經過十六年的謀劃,銀河帝國反抗勢力已經非常強大。
其中包括外圍星系、中環星系、內環星系的數萬個星系。甚至之前的獨立星際邦聯,如今都因為同一個敵人而走到一起。
雖然暫時來說,他們仍然不是銀河帝國的對手,但是這股反抗的力量已經不容小覷。
他們採取游擊戰術,四處襲擊銀河帝國的艦隊,給銀河帝國造成了不小的損失。雖然還沒能讓它傷筋動骨,但是依舊讓它心煩意亂。
就像蚊子吸血,就算是幾十只蚊子吸血,也不會造成多大的傷害。可是聽到蚊子嗡嗡響,就足以讓人心煩意亂了。
因此為了剷除反抗軍,銀河帝國也做了多番努力。
比如派兵到處搜捕反抗軍,將涉嫌反抗軍的人逮捕,直接處決膽敢反抗的人……
但他們越是這麼做,就越是遭受民眾的反抗,因此十六年時間,反抗之火已經燎原。
……
這一年,反抗軍的首領,帕德梅·阿米達拉、蒙·莫斯瑪、貝爾·奧迦納等在科雷利亞星系共同簽署了《科雷利亞條約》。
條約規定成立義軍同盟,並盡力聯合其他反抗銀河帝國的義軍。
義軍同盟的政治目標,明確以推翻帝國、重建銀河共和國為宗旨。條約規定,若帕爾帕廷皇帝被罷免或死亡,同盟將立即廢除現有國家元首職位,並恢復共和制。
義軍同盟分為文官政府(負責後勤、外交等)和同盟軍(指揮艦隊及地面部隊),由蒙·莫斯瑪擔任最高管理者,但需每兩年接受代表投票確認。
條約規定,各成員在領土內享有自治權,但補給、情報、太空行動等由中央統一協調。
其實原本,帕德梅·阿米達拉是要被大家選為第一任義軍同盟領袖。
一方面,帕德梅始終堅持收緊帕爾帕廷的權力,體現了不俗的遠見卓識;一方面,帕德梅做過納布女王,有著豐富的執政和管理經驗。
最重要的是,帕德梅是義軍最大的金主。
打仗打得是錢,義軍的裝備、補給、撫卹乃至活動經費、情報經費,都需要大量的資金。
杜庫伯爵之前領導的獨立星際邦聯,背後就是貿易聯盟、技術聯盟、商業行會和銀河銀行業聯盟在背後提供資金支援。
而義軍最大的資金來源,就是帕德梅·阿米達拉。
她每個月能提供義軍數十億信用點,有了這麼大筆資金的支援,義軍才能夠迅速擴張,因此義軍能有今天,帕德梅居功至偉,她才應該當義軍同盟最高領導人。
但帕德梅還是拒絕了。
因為一旦她當上同盟領袖,再加上她是同盟最大的金主,那麼就很容易一家獨大,導致權力失衡。
如此一來,等將來即便推翻了帕爾帕廷,她也有可能成為下一個皇帝。
所以她不能當同盟領袖,只能由蒙·莫斯瑪擔任,貝爾·奧迦納擔任軍隊指揮官,她則負責後勤補給工作。
如此一來,權力分開,任何人想獨大都不可能。
見她主動讓權,蒙·莫斯瑪、貝爾·奧迦納等人自然是感動不已。
……
義軍同盟成立之後,戰爭隨即開始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