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況他們就算想反,項南也能把他們再度打趴下。
到時候,他可就不會再網開一面了。
……
輕而易舉的掃除叛軍,令項南的威望一時達到巔峰。
無論是朝堂大臣,還是地方豪強,再沒人敢挑戰項南的權威,試試大炮加身的威力。
因此“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當差、一提納糧”的新政,得以順利推行。
此舉大大減輕了百姓的負擔,因此令無數百姓感激涕零。
而“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也大大增加了朝廷的稅賦。
豊朝之前一年的稅賦不過三千萬貫,攤丁入畝之後,稅賦就突破了五千萬貫之巨。
項南隨後又推出“耗羨歸公”、“養廉銀”制度。
所謂耗羨,是指地方官徵收錢稅時,會以耗損為由,多徵錢銀,更稱為火耗或耗羨。
但耗羨的範圍大於火耗,耗羨還包含雀鼠耗等。徵納運京的米穀,被雀鼠偷食損耗,稱為雀鼠耗。
漢朝時,每繳糧食一石,加耗兩鬥,後漢隱帝時,雀鼠耗由納糧一石加耗兩鬥增到四鬥。對農民來說,自然是極大的負擔。
耗羨歸公後,作為政府正常稅收,統一徵課,存留藩庫,酌給本省文職官員養廉。
這一改革措施集中了徵稅權力,減輕了人民的額外負擔,增加了外官的薪給,對整頓吏治,減少貪汙有積極作用。
另外,項南又推出“密摺奏報”制度,規定凡中央和地方四品以上官員直接將密摺上呈。
密摺有專門的用紙、專門的匣子、專門的鎖頭、專門的鑰匙,常人很難開啟,確保上奏的奏摺保密安全。
這樣一來,各官員間互相監督,互相掣肘,對大家都是一個制約;二來密摺直達天聽,也有助於提高行政效率;三來廣開言路,免得皇帝坐在京城,淪為睜眼瞎子……
透過一系列的手段,項南手中的皇權大大加強,這也進一步鞏固了他的統治。
連高玉明都為此感到恐懼,擔心項南不知什麼時候,就要跟他算總賬,因此早早便提出告老還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