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麻煩的是,沒了曹正淳的制衡,神候在朝中一人獨大,他就再沒有制衡的辦法。因此正德皇帝十分惱火,氣得要死。
只是滿朝文武百官皆曰“該殺”,就算他身為皇帝,也不能力排眾議。
況且如今曹正淳已死,他身邊一個像樣的幫手都沒有,在這種情況之下,他也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不僅稱讚神候為國鋤奸,而且還要對神候大肆封賞。
……
神候見狀越發得意,隨後他勸正德皇帝下罪己詔,表態不該對曹正淳這麼多狂悖違逆、貪贓枉法之舉視若無睹,並下旨要永久罷黜東廠。
曹正淳把持東廠和錦衣衛多年,大權在握,結黨營私,貪贓枉法,殘害忠良,滿朝文武基本都受過他的欺負,自然心存不滿。
如今神候佔據大義,勸皇帝下罪己詔,在他們看來雖然有些得寸進尺,有些僭越無禮。
但是那麼多年,他們受了曹正淳那麼多委屈。如今皇帝下罪己詔,在他們看來,也是應該的。
正德皇帝知道罪己詔一下,全天下百姓都會罵他是昏君、暴君。
畢竟這麼多年,曹正淳一眾閹黨囂張跋扈,橫行無忌,貪贓枉法,魚肉百姓,早已觸犯眾怒。
但百姓們一般只會怪這些閹黨,而不會怪到皇帝身上。
因為自古以來,中土講究“天地君親師”。皇帝是真龍天子,是絕對不會出錯的。
哪怕是宋徽宗這樣的昏君,《水滸傳》都將他說成是“至聖至明”,只是被高俅、童貫、蔡京、楊戩四位奸臣矇蔽而已。
而這個罪己詔一下,全天下百姓都知道,曹正淳是正德皇帝重用的。曹正淳之所以那麼壞,也是正德皇帝放任的。
如此一來,百姓們還不罵翻了天,他也將因此臭名昭著,遺臭萬年。
更麻煩的是,罪己詔一下,他便“望之不似人君”。如此一來,神候就更可以取而代之了。
但是他有心不寫,可是神候偕文武百官一致施壓,逼得正德皇帝不得不寫。
因此他萬般無奈,只得下罪己詔,對自己寵信曹正淳,讓他獨攬大權,貪贓枉法,殘害忠良之事,向天下臣民道歉。
而罪己詔頒佈之後,正德皇帝不出所料,被全國百姓齊聲唾罵,一時間民意沸騰、沸反盈天。
相比之下,誅滅閹黨的神候,則成為百姓的救星,大英雄、大豪傑、大忠臣。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一時無兩。
……
眼見輿論已經造成,神候也正式展開逼宮。
如今他已得到十大將軍的支援,朝中文武百官也有一多半支援他。
更關鍵的是,他還得到了天下第一富豪萬三千的鼎力襄助。
萬三千供給他八十萬大軍的糧草、兵器和軍械,讓他徹底的掌握了兵權。如此一來,神候大權在握,自然無所畏懼。
他也答應萬三千,等他登基為皇之後,不僅大力支援他賺錢,將鹽鐵生意交由他做,甚至還答應將海棠許配他為妻。
得知這一訊息後,項南自然非常憤怒,神候此舉簡直就是卑鄙無恥,齷齪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