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背完規訓之後,早功正式開練。
吊嗓、踢腿、拉山膀,該作的功課一樣都不能落。
所謂冬練三九,夏練三伏,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些都是梨園行的規矩。
項南對此倒是無所謂,以他的武功、氣量,什麼吊嗓、踢腿、拉山膀,連熱身都算不上,輕而易舉,輕輕巧巧。
但是今天是小豆子第一次練功,必須要拉筋。這可是個大難關。
需要把人雙手拴在鉤子上,將兩條腿強行掰開,再用青石磚押住,以此來拉伸筋絡,疼痛可想而知。
小豆子還是第一次拉筋,自然是疼得哭爹喊娘,豆大的汗珠混合著淚珠滾滾而下,簡直哭成了水人。
“別嚷嚷,別叫喚,我不愛聽。”教習師傅呵斥道。
“要想人前顯貴,您必得人後受罪。今兒個只是破題,文章還在後頭吶。”沈師傅向疼得齜牙咧嘴,哭得淚流滿面的小豆子道。
倒也不是他心狠,而是學這一行,這個罪是必須受得,嚴師才能出高徒。
關師傅大聲跟練功的弟子們鼓勁兒道,“他是人呢,就得聽戲。不聽戲的,他就不是人。什麼豬啊,狗啊,它就不聽戲,那能是人麼?那是畜生!所以呀,有戲就有咱們梨園行……”
眾弟子齊聲應是。
只有項南知道,京戲的紅火維持不了幾年了。
一來,隨著新文化運動的推廣,像京戲這類宣揚“忠臣孝子”、“三綱五常”、“才子佳人”之類思想陳腐、封建落後的舊文化已經逐步落寞,越來越不受新一代年輕人的喜愛。
二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娛樂形式越來越豐富。比如電影如今已經很發達,相比京戲,電影情節更緊湊、故事更曲折、畫面也更真實,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觀眾。
別說內地建國之後如何,就連香江也是如此。
成龍、洪金寶的師父于占元,在香江成立了戲班教孩子唱戲,本來還能有些收入。到了六零年代末,因為實在是沒有觀眾,戲班都不得不停辦,。
而且不只京戲,在香江,粵劇的遭遇也是如此。
羅家英出身粵劇世家,六歲學藝,二十一歲出師,二十七歲走紅,唱一輩子戲也沒錢買樓。但跟周星馳拍了幾部電影,兩年就買了兩層樓。
因此現在學戲,看似是條出路,其實跟九零年代中期學修BP機一個道理,看似前途遠大,其實沒幾年福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