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這麼說,下輩子你也住不起~”
鄉親們議論紛紛道,都不好在項南家待了。每多待一會兒,都感覺心裡刺撓。
……
搬到新家後,已進入冬季。
項南開始帶領工人為果樹過冬做準備。早施基肥、凍前灌水、地表覆蓋、骨幹塗白……另外,葡萄樹還要覆土保溫,總之都是事兒。
也幸好進入冬季,村裡也進入農閒季節,鄉親們正好都閒著沒事,所以都請來果園幫忙。
項南解決了勞動力短缺的問題,而鄉親們也能多賺一點零花錢,一舉兩得。
……
十一月份,果園的活兒差不多幹完了。
項南隨即躲在家裡,安心的搞創作。
其實,他現在很有錢,幾萬乃至十幾萬的稿酬,在他看來,都已經不算什麼。
不過,項南還是沒打算放棄寫作。
原因是在網路興起之前,作家是最有話語權的人。
不說民國時期,魯迅、老舍、曹禺,如何以自己的作品發聲,激勵全國人民計程車氣。
就是八零年代,也有劉芯武的《班主任》,掀起傷痕文學的風潮;張賢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引導全社會探討人性的真實;王濛具有暗喻色彩的《堅硬的稀粥》更是直接觸及了改革的深水區域……
項南如果不繼續寫作的話,他只能算是個有錢人而已。
中國有錢人多得是,這些年,已經有大批先富起來的人。
可是,掌握著話語權的人就不多了。
而沒有話語權的有錢人是很脆弱的。
《大江大河》裡,楊巡那麼有錢,也是說抓就抓。一個投機倒把罪,就能讓他喝一壺。
項南正是知道這一點,所以他不會放棄寫作。
他要用手中的筆,保護他兜裡的錢。
不然這麼大的果園,這麼漂亮的別墅,想不惹人眼紅是不可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