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份,從閩南來得陳金山來到玉泉營主持工作。
因為玉泉營這兩年發展的很好,附近的老百姓基本都受益了。
比如麗人服裝廠兩千餘名員工,每個月工資少得四五百,多得六七百,一個月實發工資就一百多萬。
這一百多萬發下去,就能拉動上千萬的經濟。單是每天在廠子門口擺攤的小販,就有上千人,賣吃食、賣玩具、賣鞋子、賣頭飾……熱鬧的很,已經自發的成了一個市場。
不只是工廠的工人來此消費,就連附近的村民也來此交易。
因為都賺到了錢,所以倉廩實而知禮節。
陳金山這次來,就沒有再遇到小偷,很順利的來到玉泉營。
而他來了之後,見到這裡的繁榮景象,都不禁吃了一驚。
那麼大的服裝廠,那麼大的果園……簡直出乎他的意料。
“馬同志,你們介個地方發展滴很好麼,大大超出了我滴想像。”陳金山振奮的道。
“其實這都要多虧安永福、李水花夫婦,是他們投資建了服裝廠和果園,帶動了咱們玉泉營的經濟。”馬得福解釋道。
“就是那個寫《趟過男人河滴女人》、《古廟喋血》、《狼毒花》的安永福先森?我聽過他的名字,他好厲害的!”陳金山一聽,立刻笑道。
“木錯,就是他。”馬得福點點頭道。
“這樣的當地名人,我需要拜會一下,馬同志能不能幫我引薦?”陳金山又道,“像這樣的知名作家,在國內有很大的影響力。如果有他的配合,我們的扶貧工作會更好辦。”
“當然可以。”馬得福點頭道,“陳同志,讓他咋配合捏?”
“文化搭臺,經濟唱戲。”陳金山笑道,“名人效應聽過麼,一個名人就是一個標杆,能夠引來成千上萬人的注意。
我們玉泉營就是要藉助安先生的影響力,打出名頭,這樣才能夠吸引人們的主意,來我們這裡旅遊、投資,帶動我們經濟的發展。”
“噢!”馬得福有點明白了,“陳同志,還是你們懂得多啊。”
“哎,這都是很尋常的啦。”陳金山擺擺手笑道。
……
隨後,馬得福就騎著摩托車,馱著陳金山來到金灘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