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論文在業內引起轟動之後,項南並沒有就此而沾沾自喜。
最近半個月,他又撰寫了兩篇論文,分別是《三體小行星與行星的運動共振》、《與流星體的碰撞是彗核分裂的可能機制之一》。
兩篇論文都發表到了預印本伺服器上,並引起了相當不錯的反響。
一則,項南所選的論文含金量極高,都是曾在業內引起轟動的論文,不是那種為了刷分而寫得灌水論文。
二則,項南的論文產量也很高,幾乎是一個星期就一篇。而業內知名的專家、學者,都沒有如此之高的產量。
所謂錢壓奴婢手,藝壓當行人。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項南的論文如此高產,而且質量還如此之高,自然能贏得業內的讚賞。
一時間“fang yi fan”這個名字,逐步在學界打響了名頭。人們對他的身份、來歷也是越來越好奇。
因為在此之前,學界並沒有一位叫“fang yi fan”的學者。
人們搜不到他的碩士論文,也搜不到他的博士論文,連他讀得是哪所學校,師承哪位老師也搞不清楚。
他所有的論文都是自己寫得,從來沒有跟任何人合作,所採用的資料都是公開資料,沒有哪所實驗室、哪座天文臺的獨家資料。
這些跡象匯總起來,就指向一個令人難以置信,但卻又不得不信的事實,那就是這位“fang yi fan”很可能是一位自學成才的獨立學者。
……
這在學界雖然十分罕有,但卻也不是沒有先例。
鼎鼎大名的物理學家,法拉第、焦耳、富蘭克林;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數學家華羅庚、華里司、喬治·布林;生物學家列文·虎克等等。
只不過,他們多是上個世紀,乃至上上個世紀,科學技術還很落後,科研手段還很原始,科教還很貧乏的年代。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技術飛速進步,研發成本迅速升高,科研手段日新月異,科技教育逐步普及。
在這種情況下,自學成才的獨立學者就少之又少了。即便有,他們的科研成果? 也很難與大團隊、高投入、尖端裝置的學者媲美。
但話說回來? 人類雖然從誕生之日起,就開始研究自己所處的宇宙。可直到現在? 人們對它的瞭解? 也並沒有增加多少。
就連眼巴前的月球,人類都遠遠談不上了如指掌。
因此? 在天文學領域,有一位自學成才的獨立學者? 倒是很有可能的事。
有鑑於此? 很多機構都開始尋找這位“fang yi f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