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夜趕製出的第一批成品見聞錄,周怡終於使用了千機令,沒有派他們做什麼暗殺探查一類地本職工作,而是著令他們將這批貨物用飛騎送回鳳阿府。
半日後,有了見聞錄連線的兩地,終於開始了無縫溝通,做事效率有了質的飛躍。
留三百餘枚自用外,其餘命風謠全部免費分派給城中商賈大家,讓他們做第一批使用者。
同時命風謠聘任數名文人,指導半大孩子們開始將近些時日記錄下來的見聞,撰寫成稿,讓她過目之後。
選了幾個真假參半,較有趣味的文稿,取了幾個極盡噱頭的標題,輸入見聞錄,一把抓住了這些商人的目光。
不出一日,這些極有前瞻目光的商賈大家,知曉此中有王府助力,不懼幾朝前的禁令,齊齊在風謠代理處下了定金,預購了一批近十萬的見聞錄。
這個結果周怡毫無意外,而她也不單單是要販賣這簡單的器物,畢竟,單買連本都回不來。
她要做的,是將唯一的輿論陣地握在手中。
獨裁壟斷,知識付費這一點,遲早要在基數大了過後,提上日程的。
現在要做的,還是賠本的前期推廣。
關在屋中一夜,將整個前期步驟企劃寫好,傳到風謠處,又命晏雙同風謠交接輔助她趕製新的見聞錄後,周怡才空閒下來。
優哉遊哉前往暮烏所在的山靖峰。
已是八月初五,晴天暖陽。
跟周怡並無關係的第一賽段開始,她自己不用關心名額的事,閒著無事就來看看暮烏比試。
此次大比只限制了入學時間,並未限制修為境界,本意是覺得,入學七年同新生區別不大,沒必要為了新生,再多加繁複規則。
畢竟這規則也實行了千年,並未有過什麼大的紕漏。
沒成想,這一屆院系大比,竟齊齊出現了四個百年難得一見的天才,將這以往都是練氣期的比試,足足拔高了一個境界。
四天才中,最為著名的,要數書院近些年聞名世界的天才‘雙生子’。
和郡王嫡子晉楚瀚、隱世大能華清道人之子魚和璧。
兩人年歲皆不過二十有六,七年前一起進入書院,一是天品水靈根、一是天品火靈根。
一修佔據院系半壁江山的劍道、一修佔據院系另一半江山的靈道。
一是劍道宗師元白尊人破例收下的第一個關門弟子、一是存活近千年的靈道老祖元嘉道長,間隔三百年後新收下的得意門生。
一是劍道公認大師兄、一是靈道公認大師兄。
兩人又皆在今年初,突破境界,到達築基期一層。
一切都是天意一般巧之又巧。
這兩人擁躉者,沒少為這些虛名爭得頭破血流,書院裡見上一面就少不了一場口水戰,書院外見著了,那更是忍不住直接上手。
周怡看著一邊高舉藍旗,一邊高舉紅旗的粉絲打call現場,莫名有些熟悉的親切感生出。
這個畫面她以前沒少在電視螢幕裡見過。
有這光芒耀眼的兩大天才在前,眾人自然而然就忘了剩餘兩個天才。
今年方入學的周怡和暮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