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1979我的文藝時代> 第五百三十章 武俠小說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三十章 武俠小說 (2 / 2)

因此,作為眾多文學型別中的一種,在正統文學觀念中,一直遭到輕視甚至是蔑視而始終地位不高。對此,金庸認為,武俠小說與純文學的確是不同的。

他在最早的訪談中就明確說過:“武俠小說雖然也有一點點文學的意味,基本上還是娛樂性的讀物,最好不要跟正式的文學作品相提並論。”

武俠小說雖然出現的時間不算短,但寫得比較好的卻還是近代的事。從前的武俠作品雖然多,佳作卻少見,像清末的《七俠五義》,已算是寫得不錯的了。

因此,武俠小說在華夏文化圈中地位不高,也是不爭的事實。

不過,姜玉樓作為國內乃至世界文壇中舉足輕重的人物,卻不會這麼認為。

他正色道:“任何一種藝術形式,最初發展的時候,都是很粗糙的。像莎士比亞的作品,最初在英國舞臺上演,也是很簡陋,只是演給市井的人看。那個有名的環球劇場,都是很大眾化的。忽然之間,有幾個大才子出來了,就把這本來很粗糙的形式,大家都看不起的形式,提高了。假如武俠小說在將來五六十年之內,忽然有一兩個才子出來,把它的地位提高些,這當然也有可能。”

他在這裡不著痕跡地拍了一下金老爺子的馬屁。

果然,金老爺子聞言哈哈大笑起來,笑了半晌,他才接著道:“武俠小說想要正名,只靠一兩個人恐怕不行。只有等到優秀的武俠小說作家和真正的好作品越來越多了,那麼也許人們也有可能改觀,覺得武俠小說也可以成為文學的一種形式。”

不過,金老爺子心裡其實也有氣,同為通俗小說,武俠小說在文學家族的地位甚至比不上愛情小說和偵探小說。

他半是氣憤,半是開玩笑般說道:“我想一般知識分子排除像張恨水那樣的章回小說,而把巴、魯那些小說奉為正統,這個問題主要是基於政治的因素甚於藝術因素。因為這些人都是大知識分子,他們在政治上有地位或影響力,而且整個華夏文壇主要也是由這些人組成的。而用傳統方式來寫小說的人,就比較不受整個華夏文化界的重視,甚至受到歧視。”

姜玉樓點頭道:“武俠小說與被稱為純文學小說以及愛情小說、偵探小說等通常同樣被視為通俗小說的小說相比,各自都只是小說型別的一種,它們在具體的表現形式方面當然有所不同,但就型別本身而言,卻沒有高低、好壞之分,而是完全平等的。”

說起來,他寫過的小說中《情書》和《戀戀筆記本》都屬於愛情小說,《暗算》和《風聲》是特工懸疑小說,這些小說文學性很強,可也有不少通俗屬性,否則不可能賣那麼好。

金庸頓時有種遇到知音的感覺,他認為長期以來武俠小說這一型別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不高,那不是型別本身的問題,而是武俠小說作家們在創作這一型別小說時所表現出的水平不夠高,以及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人們的對藝術的觀念是由幾十年的耳濡目染所造成的。

姜玉樓進一步闡述自己的觀點:“‘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應該各得其所,各自發揮其職能,各有其側重的服務物件,甚至在不失其自身特色的前提下,相互學習,取長補短。

在雅俗文學之間,如果只擇取其一而要很好地滿足全民多元的需求,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為了雅俗文學各臻於‘真、善、美’的境界,就應該研究它們各自創作的規律,以及它們各自的審美特性。”

金庸聽後非常欣慰,如果這話是別人說的,他可能還不在意,可說這話的是誰?

是姜玉樓啊!

未來執華夏文壇之牛耳的人物,他要是內心不是這麼想的,肯定不會有如此深刻的認知。

最後,姜玉樓又慷慨陳詞一番,“金老爺子,我之所以想引進您的作品,就是想推動通俗文學在華夏文壇的地位。您是武俠小說的宗師,而且在官方和民間都有基礎,引進您的一部作品,甚於引進別人的作品百部。”

“好,我同意了!”金老爺子心情激動,沒有多做考慮便應了下來。

在他想來,姜玉樓所作所為都是為了推動通俗文學,尤其是武俠小說在華夏的地位,於公於私,於情於理,他都應該支援。

最終,姜玉樓一通電話搞定了金庸小說的版權問題。

至於價格,金老爺子要價真不高,姜玉樓也沒有挑三揀四,而是選擇了全部打包。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十四部經典武俠小說總要湊齊了才有意思。

金庸小說的版權搞定了,算是搞定了一個大頭,在湊上幾位港臺武俠小說作家的作品,《最文學》也就可以正式發行了。

而這一天,並不遠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