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謠看著姜玉樓,神情嚴肅,“玉樓,這部小說的受眾難道是兒童?”
“沒錯。”姜玉樓沒有意外路謠的敏銳,他不想隱瞞,而是大方的承認了。
路謠驚呼一聲,“真是兒童?這怎麼可以!”
“為什麼不可以?”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死亡,成年人對此總是諱莫如深,不願多說,即使有所提及,也是避重就輕,寥寥幾語帶過。但兒童內心的好奇和害怕卻不會消失,一直深深埋藏著,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蹦出來,讓他們對它愈加好奇和恐懼。但是,死亡真的那麼可怕嗎?”
路謠皺眉,沒有反駁,因為他的童年也有過類似的經歷,只是那個記憶太過久遠,他長大後,似乎一切都在情理之中了。
那時候他的想法是怎麼樣的,他不記得了。
姜玉樓嘆氣道:“人生最痛苦的事莫過於生離和死別。而在這兩者中,死別又是最讓人難以面對的,特別是意外的死別。”
“你以為日子這樣一天一天地過來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應該沒什麼不同。但是,就會有那麼一次:在你一放手,一轉身,或者一剎那,有些人,就從此和你永訣了。
然而生死有道,我們只能做好我們能把握住的每一分每一刻,其他不可控的因素,只能接受上天的安排。為了減少各種離別時的痛苦,我們就要好好珍惜當下,珍惜一起相處的時光。把每一天都當作生命的最後一天來過,讓自己每一天都過得了無遺憾,愛自己想愛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的這部小說,帶給讀者的不是恐懼,不是殘酷,而是有點小溫馨,同時指引讀者思考生命的意義和價值,讓人更加珍惜當下的生活。”
路謠聽後,過了很久方才長嘆一聲,“玉樓,你這部作品不簡單。甚至,可以說在當今文學領域中開創了一種新的文學風格和主題,說是開宗立派也不為過啊。”
“言重了。”姜玉樓笑了笑。
路謠搖搖頭,“我說的一點都不為過。”
他已經決定,等小說單行本上市後也買一本送給女兒,有些東西,確實沒有必要一直瞞著。等孩子長大了,固然該知道的都知道,但早些理解這些,體會到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光,似乎更好。
兩人又聊了一陣,姜玉樓才提出告辭。
“路大哥,別忘了答應我的稿子啊。”走之前,姜玉樓又提了一嘴。
路謠笑罵道:“滾吧!”
送走姜玉樓後,他回到家,坐到了書桌前。
姜玉樓的那部中篇小說給了他靈感,不過,他要寫的不是同型別小說,而是他熟悉的那種題材。
他不是那種充滿靈氣的作者,他是個理想主義者,夢太多,幻想太多,但他的追求過程,每一步都落到實處,用行動來證明自己的夢想,而不是漫無邊際的空話。
因此,現實主義精神、強烈的情感表達、對底層人物的關注和深刻的社會思考等才是他擅長的。
“加把勁,不能讓玉樓小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