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風聲(東風)》則採用了更為獨特的東風西風靜風三重敘事方式。這種敘事方式不僅增加了故事的懸疑性和吸引力,也使得真相變得撲朔迷離,難以捉摸。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需要跟隨作者的筆觸,穿梭於不同的敘事線索之間,試圖揭開真相的面紗。這種閱讀體驗,既考驗了讀者的智力,也給他們帶來了極大的閱讀樂趣。
《風聲(東風)》在廣大讀者群體中贏得了極高的口碑,這個年代,諜戰與懸疑的交織故事無疑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可以說上市之初,無論是讀者還是評論界都對姜玉樓的這部新作品寄予厚望,怎麼說也要有茅獎水平吧。
當然,這部作品確實非常不錯,對得起讀者的期望。
於是乎,讀者來信如同雪花一般湧向編輯部,來勢之洶湧遠超當初《戀戀筆記本》發表的時候。
讀者來信的數量之多,讓《最文學》在短時間內工作量劇增,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對於《風聲(東風)》的好評。
但也有一小部分讀者給予了比較嚴苛的評價,其實這種聲音在評論界也在逐漸出現。
在評論家們的眼中,《風聲(東風)》的評價卻顯得不那麼出色。
並非這部作品本身不夠優秀,而是評論家們的品味極為挑剔。有了《暗算》珠玉在前,《風聲(東風)》便有了炒冷飯的嫌疑。
再者,創作《暗算》的時候,姜玉樓名聲不顯,寫出這麼一部優秀的諜戰小說,再怎麼褒揚也不為過,茅獎就是對他的肯定。可現在不一樣了,他不再是那個文壇新人,而是舉世聞名的大作家。
編輯部內,大家也在討論這個話題。
“最近《風聲(東風)》可是火得讓人心驚膽戰啊!”
“這有什麼,社長的作品什麼時候都能引起轟動。”
“誰說不是,這麼多年下來,我早都習慣了。”
“我是說最近的批評聲音,你們沒聽到嗎?”
“還成吧,批評的聲音是有一些,但也沒什吧。”
“咱們社長什麼時候在意那些評論家了?”
“哈哈,也是,社長不是說了麼,人民群眾喜歡的才是好作品!”
“話是這麼說,不過我怕批評的聲音太多,社長不高興。”
這時,姜玉樓的聲音傳到了他們的耳中,“不至於,你們社長我還不是那麼小氣的人。”
眾人聞言,打了個哆嗦,背後說社長的八卦,雖然不是壞話,但被當事人抓了個現行,他們還是有些忐忑不安。
姜玉樓微笑著道:“作品寫出來就是讓人看的,不論是好是壞,只要意見中肯,我都會接受。”
不愧是社長,國內最有名的作家就是有這樣的底氣。
“我最近有些忙,沒有關注第二期的銷量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