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這是對的。但是,積累也需要及時轉化為成果。一部長篇,或者是大長篇是非常消耗精力的,不趁著年富力強,精力旺盛的時候去創作,等到年齡大了,即使積累更加充足,也會缺乏創作的激情和精力。”
陳中實想了想,覺得他說得很對。
自己已經四十歲了,對於作家來說不再年輕,屬於他的創作巔峰期也許不會太長。如果他不趁著年富力強的時候創作,等年齡再大一些創作還真沒有從現在開始準備好。
陳中實看著姜玉樓,眼神中流露出期待之色,“只是,寫什麼好呢?”
姜玉樓望向窗外,眼神深邃,過了片刻,他才開口道:“陳大哥,你知道黃土學文嗎?”
“黃土文學?是姜社長開創的文學流派嗎?”陳中實問道。
姜玉樓點點頭,又搖搖頭,“黃土文學的核心是“黃土地文化”,其創作主體多為有過務農經歷的作家,以鄉土創作為主,但又超越鄉土文學之上。”
“在題材、主題、風格諸方面與一般文學相比既有共性,又有個性。其共性是對黃土地人民善良、淳樸、堅韌品質的深情讚美、對鄉村艱苦生活的真實展現、對歷史的深刻反思和對文學的詩性追求。堅實地立足鄉土,守望鄉土,講述“黃土地”的憂患、痛苦、裂變、轉型。”
“其實,路大哥和你創作的不正是黃土文學嗎。”姜玉樓感嘆道:“八百里秦川,三千年傳奇。這裡是中華文明的見證者,這裡埋藏了太多的故事,立足於此,難道還怕沒有足夠多的文學素材嗎?”
陳中實聞言,緩緩點頭,“所以,還是要立足當地,立足鄉土之間。”
陳中實看向姜玉樓,眼神說不出的激動,“姜社長,你說的這些話,曾經也有人對我說過。他說,按照我在農村生活的經歷,寫一部長篇小說完全足夠了,為什麼要如此嚴格地要求自己。當時,我也不明白為什麼。但是,現在我突然明白了。”
姜玉樓沒有詢問,只是靜靜地聽他說。
“我現在已經40歲了,我要為死的時候可以有做枕頭的一本書陪著我,寫了一輩子小說,到死的時候如果發現沒有一部能夠陪葬的書,好像棺材都躺不穩。”
陳中實越說眼睛越亮,到最後,他的神情都變得亢奮起來。
高中畢業後,陳中實當了一名教師,他邊教課邊從事文學創作。之後又在文化館工作,創作的時間更加充裕,隨著作品的增多,但他心裡始終有一個夢,只是那個夢並不清晰。
直到今天,見了姜玉樓,他才豁然開朗,他知道了,其實自己想要的,不過是一個可以當枕頭的書。
能夠讓陳中實當枕頭的作品必然不簡單,肯定的是一部能夠立得住,經得起時間考驗的長篇著作。
姜玉樓笑得很開心,陳中實終於覺悟了。這樣才對,他的文筆本來就十分優秀,又立足底蘊深厚的八百里秦川,隨便挖掘出一點東西,都能寫出一部驚世駭俗的長篇小說了。
之所以這麼長時間,都是寫短篇小說,還是因為對自己的不自信吧。
其實相比同時代的許多作家,他真的非常優秀了。
姜玉樓鼓勵道:“陳大哥,你的積累已經足夠,現在所差的不過是對長篇小說的把控,但這點並不難,寫上一兩部中篇練練手,足夠了。”
陳中實這時也從剛才的激動中回過神來,聽到姜玉樓這話,連忙搖頭,“自家人知道自家事。現在就寫長篇我肯定是力有未逮的,想要實現夢想,終究要一步一步走下去。”
姜玉樓卻笑著道:“有夢想是好的,人要是沒有夢想,和鹹魚又有什麼分別。只要陳大哥不忘初心,終究能寫出一部能夠當枕頭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