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高層眼睛一亮,“金生,你的這個主意很棒,我們真可以嘗試一下引進大陸作家的作品。”
“嗯。”
金先生面露微笑,又看向姜玉樓,笑道:“這是個不可多得的機會,姜先生要把握住啊。”
金太太這時也含笑道:“我先生的《明報》是香江排名前三的報紙,日銷量超過十萬份,影響力驚人。寫科幻小說的倪匡,還有張小嫻和亦舒等可都是靠著我們《明報》開專欄出名的。”
“這……”姜玉樓面露遲疑之色。
馮先植和王濛看他還不答應,都替他著急。
金先生微微一笑,道:“姜先生有要求儘管提。”
“能多些讀者看我的小說,我自然高興。只是我是作家,需要稿酬吃飯的。”姜玉樓面不改色的提了自己的要求。
“稿酬啊,好說好說。”金先生哈哈一笑,“只是姜先生在大陸雖然是大作家,但是在香江卻沒有讀者基礎,稿費上面可能不會太多。”
姜玉樓沒有說話,作洗耳恭聽狀。
金先生沉思片刻,迅速權衡了利弊,才給出了一個數字,“你看千字一百怎麼樣?”
“那就說定了。”姜玉樓點頭道。
對於這個數字他還是很滿意的。
姜玉樓知道金先生在給作家稿酬方面是出了名的摳門,但也正像他說的,自己在香江讀者面前相當於一個新人,沒有要高額稿酬的底氣。
再者一百塊已經不少了,他能拿到兩萬四的稿酬呢。
談妥合作後,雙方都很滿意。
“聽說姜先生從事寫作僅僅兩年?”
“嗯,79年發表了第一部作品。”
金先生感嘆道:“唉,這個行業終究是年輕人的未來,我們這些老頭子跟不上時代了。”
“瞎說什麼,也就是你不想,要是重新出山,不知道多少書迷會開心的上街放炮呢。”
金太太連忙安慰。
姜玉樓點頭道:“其實我也讀過金先生的小說,我也很期待您能重新寫武俠小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