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是這個原因啊,這幫孫子!
王碩氣得黑面板都在微微泛紅,不由得咬牙切齒道:“我以前給你們講了那麼多故事,你們不聽,怎麼玉樓寫成了小說,你們就好奇起來了!”
“誰不知道你最愛吹牛,講的也十有八九真是故事。可玉樓書裡寫得太TM真實了,就像確有其事一樣。”
“是啊,就是主人公的結局都太慘了,玉樓有點不是東西了。”
“可不是,都是國家的英雄,怎麼死的都那麼憋屈。”
“糟心,不過寫得真好。”
有點開心,又有點窩火是怎麼回事。
明明好多故事還是我告訴姜玉樓的,要是我自己寫成小說……
想到這裡,王碩的臉上忽明忽暗,心裡更是說不出的痛心。
算了,先裝一把再說,“我可以這麼說,小說裡的故事都是有原型的。”
王碩在飯局上侃侃而談,很喜歡成為焦點的感覺。
只是偶爾眼神掃到劉所拉會覺得很奇怪,明明她似乎在傾聽,卻總覺得她的心在其他地方。
……
《暗算》的火爆漸漸在全國蔓延開來。
別說燕京了,就連住在長安的路謠在創作之餘,都忍不住去新華書店買了一本《暗算》。
晚上,他難得沒有寫小說,而是抱著小說讀了起來。
路謠的妻子看了他一眼,問道:“怎麼回事,這部小說剛刊登的時候不是看過一遍了嗎,怎麼又買回來了?”
“不一樣,這是單行本。”路謠隨口回答道。
“內容總歸一樣吧?”
“內容是沒變,但是重新閱讀後,給了我一種全新的體驗。”
“是什麼?”
路謠思考片刻後,回答道:“怎麼說呢,玉樓的這部小說採取抒情性敘述方式講述顯得別具一格,放大了敘述者的主觀視點和內心感受,情感的敘述中有思考、判定和抒情,審美的感染力穿透了故事情節本身,使講述變得更有代入感,用玉樓的話說,就是容易共情。”
講到這裡,他又頗為佩服地說道:“將歷史或者英雄的書寫轉化為自我的體驗,與個人的切膚之痛完美結合,這正是藝術的獨特所在。玉樓經過了兩部小說的創作,寫作技巧的提升讓人匪夷所思。我最初的判斷沒有錯,他就是吃作家這碗飯的。”
“很少見你這麼誇一個人。”妻子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