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1979我的文藝時代> 第一百一十七章 中外留學生交流會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一十七章 中外留學生交流會 (2 / 3)

“玉樓,你對自己的要求也太高了吧?”季正懷喜笑顏開道:“聽說你把那幫子英語系的學生都折服了,咱們中文系這回可是露大臉了!”

這事要看誰做的,一箇中文系的學生給一幫英語系的學生上了一堂課,那可是太值得說道說道了。

他現在看到英語系的系主任,都覺得陳年的勁椎病好了許多呢。

季正懷‘責備’道:“對了,玉樓,你英語這麼好怎麼不告訴老師?”

姜玉樓委屈巴巴道:“嗨,這不是您也沒問過啊。”

季正懷和藹地說道:“算了,不說這個了。今天老師找你來,是學校有件事需要你幫忙。”

來了,來了,這個才是老季找我來的目的吧。

“有事您說,您現在這表情挺嚇人的。”姜玉樓老實地道。

季正懷沒好氣道:“你小子成心氣我是不?”

“我哪敢啊。”

季正懷咳嗽一聲,正色道:“學校裡有來華留學生,這個你知道吧。”

姜玉樓點頭,燕大的來華留學生歷史要追溯到1952年了。

從1952年至1966年,燕京大學共接收了1875名留學生,約佔到全國高校來華留學生總數的26%,承擔著國家重要的留學生培養任務。

這一時期,國家對留學生工作的定位為“應盡的一項國際主義義務”,目標在於“促進我國同各國間文化交流,增進我國人民同各國人民間友誼”。

在當時的燕京大學留學生中,來自社會主義國家的留學生佔絕大多數,約佔總數的86.1%。同時期,13個社會主義國家均有留學生來燕京大學學習,其中人數超過100的國家分別為南越、朝鮮、蘇聯和蒙古國。

到了特殊時期,國家就不再接收留學生了,燕大自然也停了。

話說,1952年為了留學生能儘快學會漢語漢字,漢語拼音的改革方案也提上了日程呢。

一直到72年,我國才繼續開始接收留學生。

也就在這一年,來自南越、朝鮮、巴勒斯坦、寮國、加拿大和美利堅的53名留學生入校,燕京大學的來華留學生教育工作正式恢復。

20世紀70—80年代,這一時期的留學生與我國同學“同吃同住,共同學習、共同勞動”,在農村、車間都留下了他們的身影。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