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點,這件事的起因是央媒首先報道姜玉樓。
《人M日報》上面的報道都是經過層層稽核的,既然上面認為沒問題,肯定了他的努力,那批評者的論調自然是站不住腳的。”
有些持中立態度的編輯點了點頭,認可他的這一說法。
既然是中立,心裡肯定對姜玉樓是同情的,只是顧慮較多,路謠的做法就是打消他們的顧慮,爭取更多的人聲援姜玉樓。
於是,他再接再厲,繼續道:
“還有第二點,批評姜玉樓的聲音雖然多,但也分成了兩派,一派過於上綱上線,用心險惡,另一派則是對他提出了建議,有些還是比較中肯的。所以,真正想要打倒姜玉樓的人並不多。”
他們一想,也是。
仔細分辨一下近期報紙上的評論,批評最為嚴厲,甚至有些惡毒的人就那麼兩三個,名氣也不是最大的,估摸著是想踩著姜玉樓揚名。
這時,有位中立的編輯忍不住道:
“可是咱們雜誌社人微言輕,聲音沒有批評者們大啊。”
“誰說的?”路謠反問了一句,繼而哈哈大笑道:
“這就是我想說的第三點了,同志們沒有發現,目前為止咱們陝地的作家群體還沒人就此事發聲嗎?”
他這麼一說,眾人一想,還真是。
陝地的大作家可不少,有名的幾個雖然漸漸凋零,但是新生派力量也不弱啊。
可是,為什麼聽不到他們的聲音呢?
有人問道:“路編輯,這是為什麼呢?”
“應為咱們陝地的作家也在看!”路謠環視一眼會議室中的眾人,說道:“這件事可大可小,陝地的少壯派作家和咱們延河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大家都在看我們的動作。”
“延河文學作為挖掘出姜玉樓情詩並且出版的出版方,如果我們不聲援姜玉樓,以後作家們對於是否投稿我們,肯定會顧慮重重。甚至乾脆不投我們雜誌了,這並不是危言聳聽。咱們延河理應是姜玉樓的堅強後盾,應該第一個發聲聲援姜玉樓!”
“說得好啊!”
“如果咱們什麼都不做,真的會寒了作家們的心。”
“信任如果不復存在了,咱們雜誌社可就危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