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河村的村民發現姜家好像有什麼喜事,老薑姜建國,他的媳婦兒秀蓮還有大兒子援朝碰到誰臉上都帶著笑,走路更是輕飄飄的,就連幹活好似都有使不完的力氣。
只是問起來,他們卻不肯輕易透露,只說過些時候就知道了。
姜建國一家高興的原因很簡單,小兒子姜玉樓的作品投稿成功,發表在即,而且還拿到了稿酬。
一百八十九塊錢嘞!
當時那十幾張大團結真的讓一家子人喜極而泣。
姜玉樓沒有說謊,他真的靠寫作賺到錢了,一點都不比在城裡當工人差。
改開後的一段時間,可以說是作家們最好的年代,不像九十年代因為物價上漲而導致生活窘迫,現在相對高昂的稿費和相對低廉的物價可以讓他們在國內過上較為舒適的生活。
物質上的享受只是其次,地位上的提高才是真正地滿足了作家群體的精神需求。
自從高考恢復,帶動了群眾對知識的崇敬以及對閱讀的嚮往,讓作家和知識分子群體享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尤其是作家不管走到哪裡都會受到數量眾多的文藝青年的嚮往。
姜玉樓給姜家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他們看到了希望,日子越來越有盼頭了,笑容自然爬滿了臉上。
家人有積極的變化,姜玉樓欣慰不已。
同時,他也警告自己不能懈怠。
在收到稿費後,他也投入到了第二部作品的創作中。
新的一天,姜玉樓精神振奮地來到了學校。
在學校門口,他看到了唐月雯。
暗戀的姑娘出現後,他立刻上去打招呼。
“月雯,早啊。”
唐月雯聽到姜玉樓的聲音,轉頭笑著道了聲“早”。
姜玉樓三步並作兩步,走到了女孩身邊,並肩而行。
他左手拎著書包,右手摸了摸鼻子,然後道:“月雯,小說寫得怎麼樣了?”
“寫了一些,多虧有你指點,比之前順利好多呢。”提到自己的寫的小說,唐月雯眉開眼笑起來。
姜玉樓哈哈一笑,接著笑眯眯的說道:“有什麼不懂的可以問我,怎麼說我現在也是發表過作品的人了。”
“知道你了不起,大!作!家!”唐月雯捂嘴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