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簡行的介紹下,兩人在姜玉樓家碰面了。
年輕、帥氣,神采飛揚,這是路謠對姜玉樓的第一印象。
尤其是那自信和昂揚,是這個年代少見的。
路謠伸手道:“姜玉樓同志,我們終於見面了。”
“路編輯,我可是對您神交已久啊!”姜玉樓激動地和他握手。
人長得帥,說話又好聽,路謠喜歡上了眼前的小夥子。
路謠笑著道:“當知道姜同志的年紀時,我可是嚇了一跳呢。現在一看,果然是名副其實,我們陝地作家又得一少年天才。”
“路編輯過譽了,在作家這條路上,我要學的還有很多呢。”姜玉樓認真的說道。
簡行道:“你們就別客氣來,客氣去得了,還是有什麼事情直說好了。”
“哈哈。”
姜玉樓和路謠相識一笑。
“既然如此,那我就直說了。”
路謠咳嗽一聲,繼續道:“這次來有兩個任務,其一呢,確認兩首詩的創作者,另一個任務就是見一見姜同志你,希望你不要嫌棄《延河》雜誌太小了,將那兩首詩投在我們雜誌上。”
姜玉樓風趣地說道:“《延河》可不是小雜誌,作為陝地最大的文學雜誌,能發表在《延河》上是我的榮幸。”
路謠大喜,“那姜同志是答應了?”
“前提是路編輯答應我一個要求。”姜玉樓笑著道。
路謠以為是稿酬方面的要求,於是搶先道:“我們《延河》雖然沒有京城的雜誌社有錢,但是憑藉你那兩首詩的質量,可以給到最高稿酬。”
姜玉樓又是一笑,“稿酬方面我是相信《延河》的,但是我的要求不是這個。”
“那是?”
“我是希望,咱們別姜同志,路編輯的稱呼了。我叫您路大哥,您叫我玉樓,可以嗎?”
是這個要求嗎?路謠心裡一暖,瞬間對姜玉樓高看一眼。
“那我就託大,叫你玉樓了。”
“路大哥!”
這下,兩人關係瞬間親近了不少。
“玉樓,還要麻煩你重新寫一遍兩首詩,然後投給我們《延河》。”路謠歉意地解釋道:“必要的程式還是要走的,不過手稿我會親自帶回省城,可以節約不少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