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玉樓招招手:“附耳過來。”
馬孝聽話地將耳朵湊到姜玉樓嘴邊,聽完後,他懷疑道:“這能行嗎?”
“又不讓你出錢,你就騎車送我去到縣城的市集就行。”姜玉樓耐心解釋道。
馬孝猶豫片刻,才答應了下來:“那成,你好了去我家找我就行。”
他之所以答應,不是因為相信姜玉樓的點子能賺錢,而是看在兩人的關係上。姜玉樓可是他的好哥們,為了好哥們,這點要求答應了也沒什麼。
再者,他也不用犯險,真正冒著干係的事,都是姜玉樓去做的。
說服了馬孝後,姜玉樓心情很好。能不能立竿見影地改善家裡的情況,就看他的賺錢路子有沒有效了。
中午吃飯,姜玉樓又巧合地同唐月雯坐到了一起。
這次不是唐月雯主動,而是姜玉樓有意如此。
等他坐下後,唐月雯關心地問道:“姜同學,最近你上課總是心不在焉的,是遇到什麼煩心事了嗎?”
姜玉樓愣了一下,搖頭道:“沒有呀,我很好。”
接著,他又解釋道:“《當代》的徵文活動你還記得嗎,我正準備動筆寫小說呢,為了寫作要做的功課比較多,所以你才會覺得我有些心不在焉。”
唐月雯聽到姜玉樓竟然已經準備寫小說了,眼睛睜得大大的,“姜同學,你真的要寫小說了?第一部小說你準備寫什麼型別的,短篇還是長篇,寫完後我能看看嗎?”
她之所以有心寫小說,大部分信心來自家學淵源。
她的父親可是當過大學老師的,文化沒得說,家裡更是有不少藏書,有賴於此,她沒少看書,閱讀量不敢說冠絕縣裡,但是班裡肯定沒人比她多。
即便如此,她也不敢說能寫出什麼好作品。
姜玉樓傢什麼條件,她可是再清楚不過了。
吃飯都成問題,哪來的錢買書。
或者,他是從誰家借的?
她心裡想到了一個人,馬孝,姜玉樓的好朋友,家裡還有錢。
如果是他的話,是有可能買的起書,還願意借給姜玉樓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