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笑著吐出“不太高”這三個字,呂寬一時之間無言。
他從未見過如此自信的科研學者,那些一步登天的技術彷彿對他而言並不是困難。
依舊是造火箭的例子。
現在連零件都沒辦法制造,甚至壓根都不知道零件的形狀和規格。
他實在無法想象眼前這男人到底會有什麼樣的手段,將火箭直愣愣的造出來。
“技術交給我來搞定,你們負責介面適配以及除錯對應的資訊流壓縮傳遞。”
“我需要將一個動作指令的資訊流長度儘可能簡化,至少達到現在十分之一的程度。”
“另外,那棟大樓再過兩個月時間就會開啟,到時候我們馬上就能獲得製造計算晶片的產線!”
“儘快,將這件事的有限度提到最高,我需要儘快看到第一代成品跑起來。別管那些可能會出現的問題,這不重要!”
關於更詳細的要求,在資料上蘇摩已經寫的清清楚楚。
和其他研發者不同,那些看起來難如登天的技術對他而言其實並不難。
有著系統的存在,如果將全部精力和點數投入在一項研究上,其實很快就能看到喜人的成果。
而成品這玩意就更加重要了。
想要持續性的對一個東西進行升級,光靠臆想那肯定是不行的。
但要是領地的研究院真能提供一整套的解決方案出來,哪怕只能執行幾秒鐘時間。
按照系統升級一貫的強大,只需要不多的生存點便能將其最佳化到可以使用的地步。
至於往後,那就更簡單了。
一步步的積攢生存點,一步步的升級母機。
可能仍然需要用上個幾年時間,但總算是有了一項可以不斷進化的根源性技術。
“我們有多長時間?”
拿起桌上的資料,臨走前呂寬不放心的回頭問了句。
“三個月?我會讓陳審那邊給你最大的支援,無限制的資源取用。”
“夠了。”
呂寬默默點頭轉身離開,步伐有些散亂。
如果只需要兩個月時間,蘇摩這邊能突破損耗和訊號兩大根源性問題。
那他們要是還連一些基礎性的工作都做不好,也太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