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身份。”
“年繳稅費。”
“人數獎勵。”
“領地升級!”
陳凱仍然在滔滔不絕的講著身份制度的由來始末,以及這項制度給廢土帶來的各種變化。
坐在對面,小口啜飲著杯中啤酒,蘇摩的腦中也不斷閃過一個個被他總結起來的名詞。
遺蹟外的廢土,只是末世歷一年。
領地這個名詞在遊戲面板上體現的還很模糊,只是大概的給群體下了定義,先行給予了一個名頭,並沒有涉及到具體的玩法和規則。
可進入到遺蹟後。
隨著時間的推移,八年時間四個版本的更迭,領地終於有了更多的定義,逐漸深入廢土演變成了一套完整的遊戲規則。
八年前,一名倖存者降臨廢土,短期內需要面臨缺水,缺糧,天災將至等等極度危險的生存困境,只需要解決這些,就能慢慢將生活提上正軌,開始有序的應對災難。
八年後,一名新的倖存者降臨廢土,儘管在人類完備的領地體系下,短期內並不發愁這些生存資源,但長期來看,他們的壓力卻要比之前高出太多。
降臨後的第一時間,每個人只有10點初始交易點,只能購買最小領地的最次一級身份。
如果不能快速認清楚形勢,將點數轉換成身份,加入到某個小領地內努力工作起來,賺來足夠的吃食。
那麼很可能就會因為消費,導致點數根本不夠最基礎的要求,災難時成為流浪者,應對翻倍的災難威力。
而就算有了充足的引導,加入到了領地內。
每次災難期間,稍有懈怠,便會直接被打落到生存鏈的最底層,終日朝不保夕。
另一邊,那些擁有了身份的人,也並不是沒有後顧之憂。
領地倒閉,在這個混亂的時代,更是常常發生的事。
可能前腳才繳納攢了很長時間的交易點,購買來了心儀的的身份。
後腳,領地卻因為意外發生或者天災到來,支付不起每年高額的稅費,導致無奈破產。
一旦領地解散,所有領民不僅初始購買的交易點打了水漂,還得在想辦法搞出來一波資金,購買身份加入新的領地。
種種風險,依舊像是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促使任何一個倖存者都不敢停下來積攢交易點的步伐,任何一個領地也不敢懈怠下來。
當然,如此嚴苛的稅賦也不是沒有對應的好處。
領地加入的人數越多,領地的等級便越高,能夠享受的特殊屬性以及各項基礎環境也不同。
以最簡單的天氣為例子。
常住人口之最,領民數量有4000萬人的龍旗領地,沒有災難時的晴天,溫度最高時也只有28度,夾雜著微風吹來非常舒服。
而領民數量多達300萬人的無涯府,同樣天氣時,溫度最高也不會超過33攝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