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145相比,433裡面的廢話依舊很多。
並且,其中的外國人要比華夏人多得多。
要不是遊戲贈送的語言翻譯如今還沒有到期,否則這麼亂哄哄的,大機率是誰也聽不懂其他人到底在說什麼。
“你們每天都是從這些資訊裡往外篩選的?”
足足聽了十多分鐘,蘇摩頭疼的將耳機摘了下來,不住的揉著太陽穴。
電臺裡的交流,除過一些私人頻道可以單對單交流,公共頻道里基本都是一窩蜂。
加上每一次交流並不能做到實時,最短也需要十來秒的延遲。
聽起來就更加複雜,根本難以判斷到底是誰和誰在講話,哪個又在回覆哪個。
如同資訊攻擊一般,要想在這些資訊裡分辨出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無用的。
這可不是經驗能夠解決的問題。
另一邊,看到蘇摩這幅模樣,張彪摸摸頭不好意思道:“啊,所長你這就想錯了,您都聽不懂,我們這幾個天天聽的哪能聽懂啊!”
“要是閒的時候聽聽他們吹牛打屁還行,忙活的時候,這些就是妥妥的噪音”
“我們能收集資訊啊,還是靠著咱們華夏的幾個頻道,以及村子裡自建的一個小頻道!”
從桌兜裡拿出一個鋁殼小本,張彪臉上倒是沒表現什麼,但話音裡卻全都是自豪。
收集資訊,是一個看似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活。
只需要不斷的切換頻道,傾聽資訊,再將其中重要的記錄在紙上即可。
以村民的話來說,只要你是個正常人腦子沒什麼大病,誰都能做。
張彪六人被選中,得到這個輕鬆的活計,不過是運氣好一些而已。
我上我也行!
但只用了不到四天,張彪就告訴其他村民。
你上你還真不行!
“初期的時候,資訊太過於駁雜,我們收集起來不僅麻煩,更不好和外面溝通”
“所以我們一合計,先做了一個科普小知識頻道,拉來咱們村子裡那些有特長的人,過來定時授課,每次二十分鐘左右”
“講的東西不多,層次不夠清楚,但內容大多都是一些在生存中非常實用的知識,並且由於我們是第一個這麼幹的,只用了兩天出頭的時間,直接就拉來了不少人關注我們的頻道”
“後面,我們又透過人群畫像,將吸引過來的人進行二次分流,總共整合出了三個我們收集資訊的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