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下水失敗,共工也不會用這種極端的方式去嘗試,必須要蘇摩手動接管才能操作的出來。
緊盯著螢幕,觀察著不斷返回來的船隻兩側浮力資料。
不知不覺的,明明是剛剛下過暴雨還帶著一絲冷意的天氣,蘇摩的頭上卻不住的往外冒汗。
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等於它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根據f浮=g排=m排g,按照希望號3000噸的排水量來計算,需要3*10的七次方牛浮力。
每一秒鐘,浮力資料都會變化出四個數值。
船頭船尾,左右弦,必須到達一個均衡值才有一線成功的可能!
否則,冒然的下水就只能將一切交給冥冥之中的運氣。
第一次,蘇摩不想賭,所以在看到右側以及船頭完全達標後,仍然在耐心的等待著。
“左側還差兩個百分比”
“船尾夠了!”
“不等了,直接衝!”
眼看著船尾的資料已經完全達標,在等下去就有可能發生翻滾,蘇摩怒吼一聲,直接拉動了手邊的檔杆。
嗚嗚嗚....
咚!
升起軌道的速度很慢,慢到了現在都沒能完全升起來,但後方的擋板下降速度可不慢!
當蘇摩扳下去的一瞬間,三五個呼吸,擋板就完成了下降。
同時,在抬起右側的鋼鐵蓋子,謹慎的按下里面的紅色按鈕後,一道轟隆聲再度從駕駛室外面響起。
這是安裝在腳手架受力點上的少許遙控炸藥,威力不大,但剛好能讓固定著希望號的腳手架開始緩慢坍塌,不至於一下子就全部散掉。
這一下,沒了雙重固定,整個希望號總算不在保持著平衡往右的姿態,而是傾斜著往後面倒去。
沒有畫面分析,沒有火控雷達返回資料,只有靠著避障雷達的些許資料,才能模擬出目前希望號在海里的姿態。
而在螢幕上,目前希望號也到了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
入海的傾斜角度,不能高於25度,但現在,希望號足足有35度,這麼下去,十有八九要翻車。
同時,因為軌道沒有完全升起,入海的速度也太快,必須要延遲等待。
死死的盯著螢幕上實時返回的資料,到了這一刻,蘇摩的心反倒是平靜了下來,腦海中越來越多在驅逐艦設計圖教學環節裡,學習到的操作要領也冒了出來。
無論是有著自動駕駛系統和各類科技臂助的現代化軍艦,還是單靠人力勝天的古代龍骨船。
衡量一個船長能力的,從來都不是船隻在大海上正常行駛時的穩定度,而是在這種危難關頭,是否可以...
挺身而出!
當然,現實世界裡蘇摩可能還會慫一慫,但在這符紙世界裡...
“發動機,最大功率,最大動能輸出,給我往前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