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丘子隨即便將那封印與鈕印中的地圖記了下來畫於錦上,而他自己這因為強行推動陰陽交轉耗盡陽壽,向司馬良交代完身後之事便駕鶴西去。
司馬良強忍著喪師之痛,妥善安排完懸丘子後事之後,便遵從懸丘子的遺願,去尋找那地圖上所記載的秘境。
奈何懸丘子所留下的地圖除了地形走勢之外,沒有任何文字留下,對於司馬良來說,根本就無法定位地圖所繪之處,這種感覺就好像是拿到了一個拼圖,但卻並不知道整幅圖畫到底是什麼,根本就無法對拼圖所在之處進行定位。
正在司馬良一籌莫展之時,朝廷釋出的一則文令頓時讓他重新看到了希望,雖然三國歸晉已有數十年,但是從晉武帝司馬炎到晉元帝司馬睿,內部的紛亂一直未曾停歇,直到晉明帝司馬紹登基之後,才逐漸將整個晉朝的局勢穩定了下來,雖然司馬紹當政不過四年的時間,但是憑藉其雄才大略成功的制衡了權臣世家,推動了南方社會的安定發展,成功完成了“王敦之亂”的善後工作,穩定了東晉王超的局勢。
此時正是司馬紹當政的第三年,內部局勢大定,對於掌權者來說,他們終於有時間,也有精力去更好的瞭解天下形勢,以便更好的治理天下,雖然司馬紹並未真正經歷過其祖司馬懿、司馬炎所經歷的戰亂之時,但是他卻深知地理、水文、氣象、等資訊對於軍事以及文治的巨大作用,於是便下令召集天下有才之士一同編纂地理、水文、氣象等方面的工作。
這對於司馬良來說簡直就是天賜良機一般,如果能夠成功的進入到相關的機構中,便能夠更加方便的查閱典籍,沒準就能夠找到懸丘子所留下的那張地圖的準確位置。
司馬良自幼便跟隨著懸丘子,不但走遍了名山大川,更是盡得懸丘子真傳,奇門雜術無不精通,毫無意外的透過的朝廷的選拔。
然而,讓司馬良未曾想到的是,他這一入朝便是二十餘年,雖然晉朝再次經歷了數位帝王的更迭,但是相關的工作卻並未停歇,司馬良更是他將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史料的搜尋以及相關材料的編纂工作。
在此期間,司馬良多次得到上司的賞識和提拔,但都被其婉言謝絕,為的便是更為方便的接觸到那些古書和史料,早一日完成其師的遺願。
也不知道是冥冥之中自由天定,還是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在懸丘子去世後的第二十四個忌日前夕,司馬良從一本無意中發現的古書中查閱到了有關那張謎圖的資訊。
那是一本墨家留下來的,記錄著機關術數的書籍,起初司馬良並沒有將其放在心上,但是偶然的翻看卻讓他驚喜不已,書中提到了一位墨家的前輩曾經到過一處古墓,而古墓中的機關讓其讚歎不已,雖然那位墨家的先祖在機關術數上堪稱大師,但是面對那處古墓大門時依舊一籌莫展,最終未得入之,而那古墓的所在之地更是奇絕,名曰金烏抱月之地。
那是一本墨家留下來的記載著有關音律的書籍,起初司馬良並沒有將其放在心上,畢竟對於司馬良來說,音律之事與其志無關。
但是一次偶然的翻看卻讓司馬良不禁欣喜若狂,書中記載著一位墨家先祖為了尋求音律之靈感遍遊天下的事情,一日經過一處奇境山谷,那裡四處環山,唯有一個入口之處乃是一澤深潭,鳥瞰其形猶如一隻巨大的飛鳥展開雙翼抱擁著深潭一般
谷中鳥獸繁多、草木茂盛,環境更是奇特,白日之時霧氣濃重,難見十步外之物,而到了夜晚則霧氣盡褪,清明無比,那感覺就彷彿是身著薄紗的絕美女子褪去衣衫之後直視酮體一般,目之所及盡是美景,令人心神盪漾、嘖嘖稱奇。
墨家的那位先祖一時間不由得感嘆這天地萬物、鬼斧神工之美,心有所悟,創作出了一首樂曲,名曰——金烏抱月!
也許是對山谷那震撼的美景無法忘懷,也許是對於這首金烏抱月甚為得意,便將那山谷的所在之處以及地形圖繪製了下來。
司馬良祖上本就是摸金校尉出身,對於金烏抱月之地也曾有所聽聞,乃是絕佳的墓葬之地,只是他得自懸丘子的那張圖上所繪製的內容相對粗糙,並沒有呈現出金烏抱月之態。
而且書中所繪製的內容比懸丘子所見到的地圖精細的多,那金烏抱月的形態簡直是栩栩如生,只是一眼,司馬良便認出了那地圖所繪之處便是他苦苦找尋了二十餘年的謎圖,欣喜之餘趕忙將書中有關金烏抱月之地的內容全部抄錄了下來。
同時,多年的編纂生涯讓司馬良養成了審視、考證的習慣,因此,又花了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再次翻遍古籍,尋找有關金烏抱月之地的相關資料和線索,最後終於在懸丘子的第二十四個忌日那天祭拜完懸丘子後,辭去了官職,告別了家人,獨自去完成他們兩代人共同的夙願。
司馬良按照之前收集到的資料,很快便找到了金烏抱月之地的所在,一切果然如同墨家那本典籍中所記載的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