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予馨愣了一下:“雪頓節?這是什麼節日。”
張尚晉笑著拍了拍她的小腦袋,“郎木寺的曬佛節(9雪頓節又名藏戲節,是西藏藏族的傳統節日之一,在藏語中,“雪”是酸**的意思,“頓”是“宴”、“吃”的意思,雪頓節按藏語解釋說是吃酸**節日。”
“吃酸奶?”
單予馨眨了眨眼睛,“這個我愛吃啊!”
“那邊的酸奶好吃嗎,和我想的是不是一個味道的酸奶?”
張尚晉摸著頭愣了一下,“這個,我也不知道,沒吃過也沒參加過啊,嚴導你知道嗎?”
嚴光明笑笑,“我我也不清楚呢。”
“不過,每年藏曆七月一日舉行,為期四、五天。雪頓是藏語譯者,意思是“酸奶宴”,於是雪頓節便被解釋為喝酸**的節日。後來逐漸演變成以演藏戲為主,又稱“藏戲節”。按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的規定,每年藏曆六月十五至三十日為禁期,大小寺廟的喇嘛不許外出,以免踩死小蟲,待六月三十日解禁之後方可下山。喇嘛下山時,農牧民拿出酸奶敬獻,形成雪頓節。”
單予馨聽完之後問道,“我們這些遊客也可以參加嗎?”
“應該是可以的,具體到了地方再問吧,我也不太清楚。”
嚴光明笑笑,“對了,馨馨,其實從後面開始,雪頓節也逐漸演變成了另一種娛樂活動哦,之前我說的那些只不過是以前的傳統。”
“嗯?啥活動?”
單予馨好奇的問道。
“後來雪頓節的活動內容逐漸演變為以藏戲會演為主,所以也有人叫它藏戲節。這個節日不僅拉薩有,在日喀則叫“色木欽波”,時間要晚於拉薩,規模要小於拉薩。雪頓節在十七世紀以前是一種純宗教的節日活動,按藏傳佛教格魯派的規定,每年的藏曆六月十五日至三十日為禁期,全藏大小寺院的僧尼不準外出活動,以免踏死小蟲,他們在寺廟裡要行三事:即長淨,夏安居直到解制。到藏曆七月一日開禁的日子,他們紛紛下山,這時農牧民要拿出準備好的酸**敬獻。這就是雪頓節的由來。”
張尚晉看著地圖笑了笑,“我知道了,其實這雪頓節就是一個宗教活動,從一開始來說的話。”
“宗教活動?”
單予馨眨眨眼,“那現在怎麼變成這個樣子了?”
“到17世紀下半葉至18世紀初,清朝皇帝冊封了五世達賴阿旺·羅桑嘉措和五世班禪羅桑意希,賜於金冊、金印,這樣西藏****的制度得到加強。 1642年,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在西藏掌權,五世達賴登上法王寶座,他駐錫的哲蚌寺甘丹頗章宮,成了這個王朝政治宗教文化中心。近年來,自治區各機關單位還將大型的文藝活動,學術研討,經貿交流會安排在雪頓節期間,使場面更加熱鬧非凡。”
“我去,這一下幹到17世紀了、”
單予馨愣了一下,“這一杆子打得好遠呀!”
“那可不砸的。”
張尚晉點點頭,“但是你也別說,確實是更加豐富了。”
“1959年,西藏進行民主改革後,雪頓節的內容更加豐富。節日期間,拉薩市附近的藏族人民三五成群,老少相攜,揹著各色包袱,手提青稞酒桶,湧入羅布林卡內。節日時,除本地西藏藏戲劇團外,還有青海、甘肅、四川、雲南等省的藏戲劇團來到聖城拉薩切磋戲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