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半吊子闖紅塵> 第一百七十七章南陽隆氏家訓十一條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七十七章南陽隆氏家訓十一條 (2 / 2)

這可能都是當時口頭相傳,並沒有記錄在文字上。跟隆家人歸定要奪冠才能下山一樣,大家都知道,也在遵守,但找不到文字依據。

隆萬鵬做為家族少主,對家訓可以倒背如流:

南陽隆氏家訓十一條

對祖宗無愧,先順立品,要兒女有用,還是讀書。

一孝父母,人自稟賦,以至成立鞠育之恩。欲報罔極與其椎牛祭墓,何若雞黍逮存,顯親揚名,書雖在於賢智,而隨分盡職子道各期無虧,凡我族中為人子者,常知皋魚風木,及時孝養,用力用勞勿添子職,由是菽水可以承歡,服賈亦堪終養。立愛惟親樂莫大焉,有子所謂為人之本,誠足深人長思也。

一和兄弟,一本之親莫先兄弟故分痛而灼,宋祖之艾同衾,而長唐宗之枕一體戚,史冊昭然。大抵今世之乖戾手足者,始於枕畔之言,成於財產之不均。未免溺情身外自薄一本。凡我族為兄弟者,貴自有主張,念兩姓者易致同氣者,難得則內言除而離間之端,絕難得者兄弟易求者,田產則財物輕,而兄弟之誼重。適至兄弟既翕妻,努固未嘗不樂,恩明誼美即父母亦早已豫順矣尚其勳諸一立門戶,凡人有一家之門戶,有一族之門戶皆,不可不力為撐持蓋,家族之興者豈能常興而廢者?亦豈終廢興而不撐持即廢矣。廢而能撐持何患不興乎?族人能知此意,耕讀勤儉,早作夜思,一家之門戶,以振祖墓宗祠修廢舉墜,則一族之門戶有光,慎勿苟且因循自甘頹敗。

一重邱墓葬者,藏也藏也者欲人之弗得見之也,子孫思祖考不可見見祖考體魄幽,默妻之處即如見祖考。一般四抵界限,務要分明號口號段,最宜詳記每當拜掃時必迴旋番,顧視前後左右有崩塌否竹石松楸有剪伐否,蓬棘則芟之溝溜則培之不幸,而被人盜葬盜賣則同心合力以復之此事,死如生事亡如存之義也,其有墓公山私者,山主固宜倍加保護,不得稍有侵傷族人,亦只照常巡守不得藉端越佔,因此參商先靈必促然其不安矣,

一聯族誼,族之人雖賢愚不齊,升沈各異,要皆一本所生,無論遠近親疏,俱當休慼相關,有藹然一家之誼富者,恃財壓貧,貧者籍窮欺富,此即不肖子孫,祖宗在上必不佑之。

一息爭訟,爭為逆德訟實澆風,施之外人且不可,況同姓乎?其始由於禮讓之不明,其繼由於排解之無人。夫一族之中,爾虞我詐。一朝怒忘身及親,甚至以功一本之親操戈相向。培養元氣,素循遜讓者願如是乎,即有不得其平而鳴者,與其鳴之幹官。孰若鳴之於族,族之賢者諭之以理,揆之以情。震之以感鰥寡不侮,疆御不畏此排解之善法也,償或模稜兩端,狐疑不決,是益之爭也,必就其能斷者,而聽命其不至無訟者鮮矣,理家政者慎之。

一訓讀書生,人之患,莫大於不明理,明理之要首在讀書,六經四子子史百家,所以發人神智,開其錮蔽者,如暗室之烈炬,濟川之實筏也,今勸世人讀書,不過曰金馬,玉堂夫掇巍,科登顯仕分內事耳,所貴乎讀書者,務以明理也,試觀忠孝廉節垂為楷模,成敗得失懍如蓍蔡,其學問宏通者,無論己即抽屬愚鈍。未能窺測精微,苟能留心書史,亦足為我勸箴,如壺漿箕帚婦姑,反唇明理者不出此也,語曰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可不懼哉。

一勤耕,作衣食者,生人所重耕作者衣食之,原勸農教稼國有,常經火耨水耕民有恆業昔之,人有解組歸田夫耕於前,妻鋤幹後者。況業為農夫者乎?男子以血汗為營,女子以燈花為運。辛勤乃起家之本,遊惰興敗家之緣,願無忘稼穡之艱,聿致盈寧之慶 。

一安常業,土恆為土農恆,為農遷其業弗能為良也,秀者務詩書樸者,事耕鑑安其業,個患無成也,其有不為士農而為工商者,雖非常業亦足謀生,但恐審曲百勢,非有梓人之智居奇善貨,又乏良賈之才,一事無成,見異思遷,甚至遊手遊食蕩棄,終身反不若專習一業者。猶能自食其力也,是故患莫甚於徙業,其究必至失業人,而無恆不知其可也,為吾族者謹之。

一崇節儉,禮與其奢也,寧儉夫子嘗致意焉,今世侈靡為冠冕,以儉約為吝嗇,冠昏喪祭歲時,伏妥臘壯一時之觀美,不計家之有無,甚至侈人一人之口,體累數口以飢寒。一旦勢窮力迫,俯仰元資念曩裡日之豪華而今安在,傍他人之門戶,自顧難堪,然後嘆怙侈之不如撙節也,噬臍其何及乎!凡我族人須當量入為出。寧近於樸毋逐幹奢。

一嚴異教佛老二氏無父無君自古聖賢所深斥者今後予孫或有出家為僧道者譜中削其名不人世系子孫當以耕讀為業不可令為僧道以自絕

(此袓訓,抄於隆家族譜,作者為其斷句,有隆氏族人見者,遵之!)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