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以前還想著要挑戰隆萬鵬的天驕,腦海裡想著,假如此時正在和隆萬鵬對戰,自己將要以什麼招式來進攻和防守。
最後無奈地發現,隆萬鵬所演練的這套功法中,其中有幾招,他們根本就想不到什麼招式去防守或是進攻。
在雙人對戰中,哪怕是一絲絲的猶豫或是判斷失誤,都可能是勝敗的關鍵,甚至是生死的選擇。
何況還是站在一旁去揣摩,既然在一旁沒時間限制的揣摩,都不能想到破解之法,那在戰鬥中就更不用說了。只能被動挨打。
一套功法演完,眾天驕由心地發出了喝采聲和熱烈的鼓掌聲。更是有幾位天驕,對隆萬鵬的幾個動作,連模仿都模仿不出來,問隆萬鵬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隆萬鵬也不厭其煩地向他們做了講解,對身體柔韌度的訓練方法,以及內勁的發力技巧,都做了詳細的講解,令得一眾天驕欽佩不已。
有幾位心裡本來還打著小九九,想在演練時,隨便拿一套武術糊弄一下,不使出家族絕學,現在不這麼想了。因為任何一套武術,都在於習練之人的天賦和理解程度。
為什麼有的人修煉同一種功夫,能比別人進步快,有的人甚至還能改進,使之更完善,這不僅在於這個人的刻苦努力,更少不了他的天賦和理解能力。
現在有這麼一位高人在此,為什麼把自己的絕學展示出來,與之一起探討一番,看有什麼是自己理解不夠的,甚至有什麼可以改進的。有時候旁人不經意的一句話,會使局中人茅塞頓開。
“下面就由我來獻醜一番,希望各位教!”陳氏太極傳人陳家聲站了出來,抱拳向四周作揖一圈之後。就開始演練起來。
傳統太極拳門派眾多,常見的太極拳流派有陳式、楊式、武式、吳式、孫式、和式等派別,各派既有傳承關係,相互借鑑,也各有自己的特點,呈百花齊放之勢。
陳式太極拳由著名拳師陳王廷創始於明末清初,所創老架路五套,陳式世代傳習、演化,又增新架路二套。經過精心編排,動作速度和強度、身法勁道也有所不同。
第一路動作簡單,柔多剛少,以“棚捋擠按”四正勁的運用為主,以“採挒肘靠”四隅手的運用為輔。柔中寓剛,行氣運動,以纏絲勁的鍛鍊為主,發勁為輔。全身內外,動分靜和,一動全動,體現柔纏中顯柔、緩、穩的特色;
第二路(炮捶動作複雜,急速緊湊,剛多柔少,用勁以“採挒肘靠”為主,以“掤捋擠按”為輔;以剛發勁為主,竄蹦跳躍,騰挪閃展,震足發勁。剛中寓柔,體現柔纏中顯剛、快、脆的特點。
陳氏太極要求意、氣、身三者密切配合,以意行氣, 以氣帶身。力發腰脊,旋腰轉脊,全身貫穿。在推手中以纏繞粘隨為主,“縱放曲伸人末知,諸靠纏繞我皆依”,在貼上纏繞過程中,運用:“掤、捋、擠、按”等法則,借力制動,捨己從人,聽勁懂勁,發勁制敵。
太級拳較於其它武術流派,在推廣和發揚光大方面做得最好!它不僅是一種武術,還可以當作一種強身健體的體育運動。
公園,廣場都可以隨時看見老頭老太太練太極,那如行雲流水般的飄逸動作,令觀看者享心悅目的。
楊家聲演練的可不是體育專案,是武術,因有內力的加持,貼上纏繞身若無骨,又如楊柳隨風。採挒肘靠,掤捋擠按力若千鈞!真正做到了剛柔並濟,意氣身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