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業將僧袍撩起卷在腰間,大咧咧蹲坐在石案上,手裡倒提著一根手掌寬窄的木板,心裡正做著盤算。
聽到武媚問話,頭也不抬的回道,“炒青啊。”
炒青?什麼意思?好奇怪的詞兒……武媚撓了撓小腦袋,扭頭看向李業,一雙漂亮的狐媚兒眸子微微發亮。
師傅好厲害,知道的都是自己不懂的玩意,看著高深莫測的樣子,好有魅力哦……
李業將武媚的小腦袋推開,“炒青,也就是炒茶。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嘞……”李業一邊說著,一邊在鍋下面添柴加火,手中木鏟輕輕揮動,仔細回想著當初自己無意間窺到的炒茶解意。
炒茶?
武媚腦門又閃過一個問號。
炒茶文化,其實興起於明朝,追求茶原有的特質香氣和滋味,“精於炒焙,不損本真”。而在明朝之前,傳自魏晉的茶道文化有著非常繁瑣的步驟和規矩,唐代陸羽所著的《茶經》內容分赴,分源、具、造、器、煮、飲、事、出等等晦澀深奧的內容,由此可見一斑。
貞觀年間主流茶道,猶自傳習魏晉文士,什麼煮茶,斟茶,添茶,補茶……烹煮起來不僅要放大量的生茶,“三沸而飲”,喝的時候還會加上香料,調味料等,包括蔥薑蒜,薄荷粗鹽蔗糖,甚至偶爾還會放上豬油。
越是繁雜晦澀的烹調之道,越是被文人雅士奉為經典,但其中滋味,以李業這個現代人的角度來品評,真的一言難盡。
僧舍院門被推開,小沙彌清元樂呵呵跑進來,將揹簍放在地上。
“師叔,您要的茶葉。”清元好奇的繞著鐵鍋轉了一圈,“師叔,這是什麼呀?”
李業一把將小屁孩撥開,“話帶到了嗎?”
“帶到了,一字不差。”
“嗯,那就好。”李業一把提起揹簍,仔細看了茶葉的成色,發現比自己預想的還要好上一些,頓時眉開眼笑。
張家大郎的事他並沒有刻意去查問,但大概也能猜到因由,不過是張家大郎交友不慎,被人坑了一筆而已,不過這事他並不感興趣,也不會多管閒事去操心,接手張家的茶葉,也並不僅僅是為了幫助那個說話刁鑽的老太婆,同時也是為了這筆生意。
如今看來,結局貌似還不錯。
有了炒茶的生意,怕是又能發一筆財了。
“都閃開,我要裝……開始了!”李業信心滿滿的揮動著木鏟,雙眼放光。
一炷香後,一股難聞的糊味從鐵鍋中傳來,李業盯著直冒火星子的鐵鍋,氣急敗壞。
炒茶分生鍋、二青鍋、熟鍋,三鍋相連,序貫操作,茶界還流傳著一句話,“第一鍋滿鍋旋,第二鍋帶把勁,第三鍋鑽把子”,聽著簡單,但其中蘊含的技術含量,遠不是一個門外漢一時半會能夠掌握的,所以很理所當然,第一次嘗試以失敗告終。
“再來!”李業下了狠心,再次放進去一部分茶葉。
又一炷香後,鐵鍋中忽然冒起熊熊大火,武媚和清元嚇得跳出去數丈,逃脫不及的李業頓時被大火燎原,連同眉毛一起燒了個乾淨。